西伶曲艺社举办"声影传戏韵·形神塑国风"特色艺术活动
为深度融合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3月22日下午,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西伶曲艺社依托学院特色资源,在双创大楼B307举办"声影传戏韵·形神塑国风"京剧赏析主题活动。活动聚焦播音发声、影视语言与舞台表演三大艺术专业特色,通过"声·影·形"三维艺术实践,打造沉浸式戏曲美育课堂。
声韵淬炼:播音专业解码戏曲念白
活动以京剧电影《珠帘寨》4K修复版展映开场。编导专业师生特别剪辑"声画对照版"影片片段,通过平行蒙太奇手法,将京剧念白与唱腔字幕、角色特写镜头组接,凸显"千斤话白四两唱"的声韵美学。社团指导老师孙晓光老师现场导赏:"京剧韵白讲究湖广音、中州韵,与播音发声的胸腔共鸣、吐字归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共赏曲韵:薪火相传话传承
在映后交流环节,观影结束后,社团指导老师孙晓光副教授与同学们展开亲切交流。孙老师结合自身戏曲研究经历,从"守正创新"角度解析京剧现代化传播路径,特别提到:"戏曲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要让传统程式与青年审美对话。"现场同学踊跃提问,围绕戏曲短视频创作、校园戏曲普及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形神再造:表演课堂活化程式基因
活动高潮由社长柴逸昊领衔的"京剧程式解构工作坊"开启。表演专业学生将斯氏体系"角色贯串动作"理论与京剧"四功五法"融合,在《珠帘寨》"李克用收威"经典桥段中,通过"翎子颤动显犹疑""髯口抛甩表震怒"等细节设计,诠释程式化动作的心理依据。现场设置"戏曲身段实验室",参与者佩戴播音专业设备实时监测念白气息,同步通过编导系移动机位拍摄回看表演细节,实现"声—形—镜"三位一体的艺术反馈。
西伶曲艺社指导老师孙晓光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将播音发声的声韵控制、影视创作的镜头思维、舞台表演的形体语言注入戏曲传承,是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创新碰撞。"西伶曲艺社将持续联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开发"戏曲舞台灯光设计""京剧AR脸谱生成"等特色项目,构建"以专承艺、以技焕新"的传统文化育人矩阵。孙老师说:“看到大家这样热爱传统曲艺,希望以后为大家争取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机会,希望大家亲身体验,接受更多传统文化和艺术熏陶”。
本次活动通过多元化形式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年学子的桥梁,参与同学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据悉,西伶曲艺社将持续开展戏曲工坊、名家讲座等系列活动。孙老师最后说:“看到大家这样热爱传统曲艺,我非常欣慰,以后可以给大家争取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机会,希望大家不仅要去观赏,更要亲身体验”。
下一条:【社团简介】西伶曲艺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