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测井教研室王亮副教授论文入选全球ESI热点论文与高被引论文
根据美国基础科学指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院王亮副教授在2018年6月以西南石油大学为独立完成单位在《ENERGY & FUELS》(JCR二区TOP期刊,2018年最新影响因子3.02)上发表的论文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ight Reservoir: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Mercury Injection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入选2018年全球“工程技术”ESI热点论文(Hot Paper)以及2019年“工程技术”学术领域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图1)。同时,该论文也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合作作者为司马立强教授、博士生赵宁、硕士生郭宇豪。
ESI热点论文是指近2年内发表且在近2个月内被引频次进入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0.1%以内的论文;ESI高被引论文是指近10年内发表且被引频次进入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1%以内的论文。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在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是评价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18年,SCIE领域中的全球热点论文1236篇(中国416篇)。
图1 美国基础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该文为高被引与热点论文
该论文以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为研究对象(图2),针对孔隙结构表征方法(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普遍存在的缺点,提出了表征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孔隙分布、喉道分布、孔喉分布等)及分类的新方法与新标准(图3与图4)。进一步,论文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及渗流的控制机理。研究成果对致密储层的表征、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及学术意义。
图2 研究区域及储层概况
针对跨尺度纳米——微米级孔隙的非常规储层,高压压汞具有探测纳米级(>3.6nm)孔喉的优点,得到孔喉半径及分布。但是,该方法受到“pore-blocking”的影响,对大孔喉的反映造成影响。相比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具有可以区分孔隙、喉道并分别计算得到孔隙、喉道分布的优点;但是,受有限压力的限制(<6.2Mpa),该方法难以反映纳米级(<0.12um)的孔喉;同时,岩心铸体薄片显示,恒速压汞得到的孔隙半径偏大,与实际不符。鉴于此,充分利用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的优点,得到了反映岩石纳米——微米级跨尺度喉道分布特征。
核磁共振测量岩石孔隙系统中流体(水、油气)的氢原子;在以表面驰豫为主的情况下,核磁T2谱为岩石孔隙、喉道的综合响应;该方法表征范围较广,即可以表征纳米—微米级的孔隙系统,但是难以区分孔隙与喉道。为此,利用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得到的纳米级喉道刻度核磁T2谱短驰豫时间,获得了核磁T2谱中喉道的响应;进一步,明确了核磁T2谱中孔隙的响应并计算得到了孔隙分布。
论文在孔隙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针对IUPAC(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以及Loucks等人对致密储层分类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分类标准:孔隙类型I(孔喉半径大于1um)、孔隙类型II(孔喉半径0.1—1um)、孔隙类型III(孔喉半径小于0.1um)(表1)。进一步,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及渗流的控制机理。
(a)高压压汞 (b)恒速压汞
(c)核磁T2谱 (d)基于核磁共振的孔喉分布
(e)喉道分布 (f)孔隙分布
图3 基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表征孔隙结构的典型图片
表1 样品孔隙类型分类结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