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院岩土科研团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进一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地科院岩土科研团队党支部于5月17日前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汶川县映秀镇进行以“爱国爱党·家国情怀”为核心的党史学习教育和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微党课视频录制,挖掘红色素材,开展红色教育。
在党支部书记张伯虎和曲宏略、朱大鹏、黄璐三位党员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支部16位学生党员参观了百花大桥遗址、“大爱磐石”、宣誓广场、漩口中学遗址和震中纪念馆,学习在地震中冲锋在前、舍小我顾大家的先进人物,了解汶川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学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震救灾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在漩口中学遗址处,张伯虎老师表示,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发挥课程思政的特色,引领学生坚持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也要在学科建设中发挥岩土与地下工程优势,坚持防震减灾技术与理论研究。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黄璐老师面向学生党员详细讲道:“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辛勤劳动,共同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当代青年要充分发扬这种抗震精神,以更大的热情践行使命与担当。”
在5.12震中石和百花大桥遗址处,朱大鹏老师从百姓发现山体沟道间碎屑流讲起,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地震发生时百花大桥桥面断裂、桥墩震毁和震中石翻滚的画面,同时鼓励支部党员进一步尊重和弘扬科学精神,在学习中积累抗震救灾知识,工作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国家防震减灾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
此外,曲宏略老师结合2013年芦山地震,向学生党员讲解了芦山地震的成因和破坏程度,详细讲述了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如何迅速采取重要指示和全国人民如何发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党课姓党,党课是课。地科院岩土科研团队党支部本次实践活动及“微党课”视频录制实现了“人人当老师、个个做学员”。通过回顾党史,学习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创新丰富师生党员共建共享、教研互长模式,不断激发团队的动力,将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推向深入,使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高尚情操得到继承和发扬。(图、文/王燕 张佳美慧)
支部党员在汶川地震震中石现场
张伯虎老师在漩口中学遗址为党员同学讲解汶川地震
黄璐老师在震中纪念馆为同学们讲解唐山地震情况
朱大鹏老师在映秀镇为同学们讲解汶川地震情况
曲宏略老师在震中纪念馆为同学们讲解芦山地震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