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我院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资助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7日      作者:沈利军     编辑:李明科     审核:赵晓明     浏览:[]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项项目资助结果,我院王剑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侏罗纪成盐环境与盐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赋存效应”课题,黄旭日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格架及沉积结构地球物理成像理论与识别技术研究”课题,付修根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晚三叠多种重大地质事件协同变化与烃源岩形成”课题,均获得资助。

羌塘盆地位于全球油气最为富集的特提斯构造域,是我国陆域新区最后一个尚未进行大规模油气勘探的大型海相含油气盆地和战略空白区,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然而,羌塘盆地优质烃源岩形成的环境、保存条件及构造变形模式,已成为制约油气突破的核心瓶颈问题。针对上述关键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为满足国家实施羌塘油气勘探战略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2年9月30日启动了“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专项项目。在第一时间内,我院积极联系相关人员,并委托羌塘盆地研究院团队牵头组织,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共同申报,最终三个课题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特提斯构造域板块构造及主要含油气盆地


其中王剑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侏罗纪成盐环境与盐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赋存效应”课题,主要聚焦羌塘盆地规模性膏盐岩形成的环境依据、盐相关构造的形成及其油气赋存效应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拟充分利用羌塘盆地获得的钻井、地震及露头剖面等资料,开展内外动力环境-构造演化与成盐响应、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效应研究,揭示规模性膏盐岩形成的动力环境,建立盆地成盐模式,为区域性封盖层保存条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支撑和推动盆地油气勘探突破,丰富强改造盆地盐构造地质理论。

黄旭日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格架及沉积结构地球物理成像理论与识别技术研究”课题,主要聚焦羌塘盆地多参数地球物理成像理论和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理论两个科学技术问题。首先结合地质、构造等资料,通过重力、磁场、电法和主、被动源地震数据的多参数联合反演,获取盆地深层构造格架的准确认识,并推动对全盆地的精细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全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开展羌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传播机理、深层弱信号识别与提取以及自聚焦成像研究,实现对盆地深层格架和沉积结构的准确地球物理成像,并形成解决前述两个关键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体系,为羌塘盆地油气突破提供方法技术保障。

付修根教授牵头申报的“羌塘盆地晚三叠多种重大地质事件协同变化与烃源岩形成”课题,主要聚焦晚三叠世重大地质事件的协同变化对富有机质沉积的控制作用及晚三叠世优质烃源岩空间展布的古海洋调控机制问题。以羌塘盆地上三叠统优质烃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晚三叠世富有机质沉积层系的高分辨率沉积-地层格架、微生物地质作用及有机质富集效应、有机质富集的环境动力学过程等研究,对于揭示深时重大地质事件,刻画有机质富集的关键过程,丰富有机质富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揭示羌塘盆地烃源岩的形成规律、评价盆地资源潜力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这3项研究不仅在盐构造与保存条件研究、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理论及重大地质事件和优质烃源岩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羌塘盆地油气综合评价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