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中科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系列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05日      作者:刘雄伟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     浏览:[]

72日(星期一)下午15:00-17:30,应皇家永利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中科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陈国俊、马明、周世新和李靖四位研究员在明辨楼D404分别作了题为《南海北部莺琼双峰多阶深水扇形成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珠江口盆地始新统—中新统沉积物物源研究》《柴西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油气藏形成温度判识》和《泥页岩物性分析测试技术与页岩气研究实例》等一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赵小明副院长主持,本院院长刘向君、张哨楠教授、彭军教授等多位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分为四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陈国俊博士对南海深水区莺琼双峰多阶扇沉积体系提出了最新的认识:蓝江三角洲-东方扇-乐东扇-中央峡谷-双峰扇沉积体系。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明确了莺-琼双峰多阶深水扇物源条件,储层物性主控因素,最后预测了储层有利发育区。

第二部分是马明博士对珠江口盆地始新统-中新统沉积物物源岩性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最新认识:珠江口盆地沉积物母岩以地壳酸性岩为主,沉积物经历了低-中等强度的分化作用。因古韩江和盆内隆起区供给有限,古珠江在早渐新世晚期规模变大,成为盆地主要物源。

第三部分是周新世博士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油气藏形成温度判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柴西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主要是湿气,含有N2CO2气体。根据不同的构造带天然气δ13C1、δ13C2、δ13C3组成特征将研究区天然气进行分类。通过对轻烃和甲烷碳同位素测试分析揭示出,柴西油气藏形成温度有明显的差别,英雄岭构造带由英西向英东成藏温度具有增高的特点。

第四部分是李靖博士首先对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泥页岩物性分析实验室一系列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其次对有机质对成熟陆相页岩纳米孔隙特影响征和页岩与有机质在高压条件气体吸附特征方面研究提出自己的认识。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孔隙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相关孔隙,而有机质内大于的孔隙较少。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段,有机质对页岩气体的储集能具有较大的贡献。

讲座结束后,参会的师生主动提出许多问题,与各位汇报人员积极交流。所提问题不仅仅局限本次讲座中的内容,对其衍生的许多问题都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交流。参会的各位师生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不仅加强了个人的科研素养,而且扩展了个人的视眼和格局。(图/文 刘雄伟)


陈国俊博士



周世新博士



会议现场

专家简介:

陈国俊,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地质学研究与应用工作。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深部碎屑岩储集体识别与预测技术、致密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与预测方面。先后主持完成国家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子课题2项、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2项、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1项、油田及企业委托重要任务13项,发表文章30余篇。

周世新,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中心地球化学室主任。一直从事石油地质基础理论和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科研骨干参加和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横向合作研究项目十余项。在AAPG Bulletin、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合写专著1本。

李靖,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规律和常规油气成藏规律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1项、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科技创新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近6年主要发表论文19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4篇。

马明,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规律和常规油气成藏规律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共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Fue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