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地科院博士论坛——川中、川西北地区白云岩及储层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7日      作者:秦苏眉 郑爽 曾天怡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     浏览:[]

为积极推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相关理论的研究发展,11月5日下午15:00,我院黄柏文博士和林攀博士分别开展以川中龙女寺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研究与川西北地区双鱼石构造带栖霞组白云岩及其储层成因机制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线上开展,地科院部分师生参会。

讲座伊始,黄柏文博士指出龙女寺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其灯影组四段广泛发育微生物白云岩并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但现阶段围绕该地区灯影组四段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他从地质、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入手,围绕沉积微相的系统研究展开了本次讲座的讲解。黄博士介绍道,通过对成岩历史进行细致梳理与对储层特征的精细刻画,他首次揭示了龙女寺地区灯影组四段白云岩储层的多元成储机制,并研究出其储层发育综合模式。同时,黄博士应用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研究区热史及构造演化历史,对龙女寺地区热液流体性质及活动时间进行了厘定和约束。

接下来,林攀博士指出深层-超深层规模性海相碳酸盐是未来油气能源勘探重要接替领域之一。近年来,相继在川西北地区双鱼石构造带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内,钻获超百万方工业气流,但对栖霞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划分、白云岩成因、白云岩储层特征以及成因机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林攀博士利用川西北地区双鱼石构造带中二叠统栖霞组现有资料进行深入探索,为大家揭示了高频层序等地层格架内多因素控制下的白云储层成因。

此次博士论坛使同学们对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鼓励了参会师生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讲座即将开始

林攀博士讲解白云岩及储层成因储层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