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地科院博士论坛——细粒混积岩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与讨论、陆相湖盆深水沉积搬运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8日      作者:林宗鹏 曾天怡 雷璨如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     浏览:[]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11月6日下午,在我院举办的博士论坛中,杨一茗博士和廖建波博士于腾讯会议线上分别开展了以细粒混积岩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与讨论、陆相湖盆深水沉积搬运机制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地科院部分师生参会。

讲座伊始,杨一茗博士以细粒混积岩的概念为切入点,而后向同学们介绍细粒混积岩的储层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在细粒混积岩的概念中,杨一茗博士重点提到岩石在沉积阶段往往同时具有细粒性和混积性,需沉积组分粒径多小于62.5μm,方可称其为细粒混积岩。而后杨一茗博士以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沙四上亚段细粒混积岩为例,通过该类岩石的矿物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四个方面内容,向同学们展示了细粒混积岩储层的特征。最后,杨一茗博士通过图像分析法、流体注入法及联合表征两种方法,系统地向同学们阐述了如何对细粒混积岩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这对细粒混积岩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廖建波博士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通过重力流沉积体源-汇的搬运机制、砂质碎屑流与浊流岩石学特征对比两个方面的研究,向同学们讲述了陆相湖盆深水沉积搬运的机制。廖建波博士指出,深水沉积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和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目前全球许多盆地都发现有深水沉积。在重力流沉积体源-汇的搬运机制中,通过矿物组合特征“定源”,颗粒填积特征分析“定渠”,关键沉积构造分析“定搬运机制”。而后廖建波博士讲到,在延长组深水块状砂岩中发现一种新的沉积构造:“泥包砾”,并向同学们讲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深水砂岩的搬运与沉积过程。最后廖建波博士讲述了砂质碎屑流与浊流岩石学特征的对比,这对陆相湖盆深水沉积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博士论坛,不仅为同学们介绍了细粒混积岩孔隙结构特征、陆相湖盆深水沉积搬运机制研究,拓宽了同学们的科研视野,同时引发了参会师生对于储层孔隙特征、深水沉积理论研究的新思考,鼓励了参会师生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营造了更为浓厚的的科研学术氛围。

杨一茗博士开始细粒混积岩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与讨论的讲座

杨一茗博士正在讲解图像分析法的流程

廖建波博士向同学们讲解深水砂岩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