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地热青年论坛成功在皇家永利举办
5月27日至2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倡议,以杰出科学家为顾问,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参与主体而搭建的“地热青年论坛”在皇家永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倡议,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协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和相关高等院校近15家单位的100余人参会。
论坛开幕式现场
28日8:30,论坛正式开幕。主持人闫家泓教授介绍与会领导及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向大会开幕作致辞。皇家永利副校长、教授祝效华也向论坛开幕致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论坛发起人王贵玲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地热青年论坛是搭建沟通的桥梁,科技工作者交流的平台。
皇家永利副校长、教授祝效华作论坛开幕致辞
论坛发起人王贵玲研究员作论坛开幕致辞
9时许,皇家永利钻头研究所任海涛首先作题为《高温地热井高效钻头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大会报告,任海涛研究员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皇家永利钻头研究所的发展历史,而后介绍了针对高温地热井的高效钻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三种技术研发思路。据此自主研发的2种规格、4种型号的“GW”系列个性化PDC钻头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创造了最高钻速、最长进尺、最大井深三个新纪录,一举超越国外的PDC钻头。任海涛研究员又针对我国干热岩钻井中的钻头技术研发,介绍了交叉切削复合PDC钻头、自适应钻头、定向井钻头、环槽式金刚石钻头。最后,他总结了我国干热岩破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并希望能打破思想禁锢,持续深入研究。
皇家永利钻头研究所任海涛作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卜宪标作题为《中深层岩土/含水层高效储热》的报告。由于供暖能耗大,亟需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卜宪标研究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地热太阳能联合供暖,地热贡献储能场地和部分热量,太阳能贡献热量”,地下岩土储能丰富,加大对地热的研究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报告中,卜宪标研究员对储罐式储能、坑道储能、钻孔储能、含水层储能四种储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介绍了岩土储能,德国Neubrandenburg深部含水层储能案例,对封闭单井取热系统、封闭单井岩土储取热系统、浅深单井EGS岩土储取热系统三种当今实用的取热系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重点阐述了深部含水层的储热能力、储热方式以及开发方式。
卜宪标研究员介绍深部含水层储热
随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峰向论坛作题为《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天然裂隙表征技术及其渗流特征》的报告,马峰研究员分析了热能在碳酸盐岩中的储存状况,由于碳酸盐岩的裂隙的非均质性使得深部热能的利用受到了限制,深部低空隙度储层水热循环条件差,采热困难,于是对碳酸盐岩中的裂隙孔隙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维裂隙建模技术进一步提高裂隙孔隙解释精准率。
马峰研究员介绍三维裂隙建模技术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郑红军,以江苏北部沛县的地热资源背景和勘查历史为引言,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地热储层三维地温场预测技术的研究,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基于测井数据驱动、多维数据交会、分用途滤波分析,利用地质网格化的地质统计学对地质演化作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热导率和孔隙度的实验统计关系,间接证明了热导率与电阻率、孔隙度、速度、密度、温度存在保角映射关系。形成的系列技术方法可有效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地热储层地温场空间预测、地下水分布预测、地热钻探目标的滚动勘查和地热资源评价及钻后开采评价(包括压裂建议),助力农村改善性住房实现清洁能源供暖资源保障,为农村住房条件高素质改善提供示范,进步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郑红军工程师讲解地温场三维分布预测技术思路
此外,中国地质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唐先春、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朱海燕、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张云辉分别作了以《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与热异常成因》、《“开采过程多场时空演变规律与流动调控方法”研究进展》、《川西康定地热资源勘查物化探综合应用研究》为题的报告。
“地热青年论坛”是一个自由平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朝气蓬勃的交流平台。论坛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经先后在西宁、青岛、大同、石家庄举办四届,第五届在皇家永利成功举办,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致力于我国地热资源的研究,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各位专家、学者们合影留念
(文/林宗鹏 雷璨如 图/宗启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