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陈衍景教授、温汉捷教授讲述中国油气以陆相为主的原因、稀散金属常富集机制研究现状和趋势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2日      作者:吴骐 雷璨如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王晨晨     浏览:[]

5月30日10点,我院于明辨楼D404展开了一场以“为什么中国油气以陆相为主?盆山转换带的油气成藏和热液成矿”、“稀散金属常富集机制研究现状和趋势”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陈衍景教授、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温汉捷教授。

讲座伊始,陈衍景教授通过对盆山转换带地质构造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中国油气以陆相为主的原因,并探讨了盆山转换带在油气成藏和热液成矿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陈教授提出了科学问题以及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介绍了中国陆相油气藏特征:油气盆地与碰撞带耦合,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探明油气偏少,盆小油多、“小而肥”,油气来源多,碱、盐或卤水共生,与富蕴金属框床的造山带空间相伴,油藏富含金属元素。陈教授提到,盆山转换带这种地质过渡带为油气等沉积物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地质构造的变化和盆山转换带内部地质岩性的变化,中国陆相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油气成藏。这些油气成藏包括大型气田、油丘、断层气藏等多种类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储量巨大且可采性高。随后,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油气成矿作用主要与大规模地壳构造相关,如弧源巨型成矿带、板内巨型成矿带等。这些地壳构造对油气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热液成矿在成矿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热液会在岩石裂隙间聚集,形成多种类型的矿床,包括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产等。陈衍景教授在讲座结束后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对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他强调了加强科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应对油气领域的挑战,并为中国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陈衍景教授作学术讲座

随后,长安大学教授温汉捷讲道,“稀散金属矿产资源对保障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战略意义”。从稀散金属资源的意义出发,温教授详细讲述了铟、硒、碲等等元素的全球分布、储量及需求。最后,温教授通过稀散金属的研究进展,引出稀散金属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相比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于超常富集机制、适宜稀散金属的勘察规范、勘查技术方法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温汉捷教授作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不仅丰富了与会者的知识储备,也为中国的能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陈衍景教授、温汉捷教授的研究也将继续推动中国在油气领域、稀散金属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主讲嘉宾和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