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我院师生参加第六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2日      作者:焦世祥、何亮、廖思岚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史格     浏览:[]

5月17日-20日,由国际古地理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alaeogeography)在中国南京举办,本次会议以“生命演化·古地理·资源效应”为主题,研讨和交流的内容涉及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所有领域和分支,主要包括生物古地理、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全球古地理再造、资源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等,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合作与交流。

我院参会人员有:张廷山、张喜老师;Massine Bouchakour(博士后)、姜欢、罗静超、易建全、柯曝阳、张洋洋、何如意、赵天彪、杨桃、朱星丞、张春雨、杨梦颖、马涛、钟寿康、林海宇、刘世民、刘人萍、杨光、刘林、廖崇杰、焦世祥、尹兴平、刘飞、李耀庭、黄莉莎、何亮、冯潇飞、李明桦、周雪松、刘嘉伟、邱晨等博士研究生;顾纯源、顾天甫、王曾俊、袁乐欣、张釜源、高璐彪、杨魏、任杰、何鑫洋、胡毅、杨容、罗力元、林思臣、郭仪、秦何星、陈壮、王岩松、韦凤洁、于朕翔、詹淋、金彦忻、任昱霏、席志店等硕士研究生。

本次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25个国家的700余名顶尖专家与学者。他们跨越地质学、石油工程、煤炭科技等众多学科领域,代表了逾200家知名的科研机构、顶级大学以及领先的企业与事业单位,共襄盛举。大会接收论文摘要800余篇,安排6个大会特邀学术报告,设立7个主题论坛,安排40余个分会场,566个口头学术报告,228个展板报告。我院师生主要在岩相古地理学和沉积学、资源古地理和沉积矿床、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演化、古地理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等主要方面将各个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汇报,并和与会专家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中,何亮博士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解决火山岩种类多样、岩相复杂的问题。他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测井等多种数据资料,采用低阶概率函数和Adaboost机器学习算法对川西二叠系火山岩的岩相特征进行识别,致力于解决研究区岩相识别不精准的难题。

焦世祥博士针对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岩相认识不足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对岩相类型进行了划分。接着,通过对测井数值矩阵进行标准化和增强处理,并结合Dropout、特征归一化和L2正则化等策略,训练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创建了岩相识别模型。最后,通过比较多井岩相剖面和平面分布,揭示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的岩相分布特征。

通过此次参会,我院学子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拓展了学术视野,增进了学术认识。同时,参会的学子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掌握领域内的最新动态,有助于学子们保持学术敏感性和前瞻性,指导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方法选择。

焦世祥博士作汇报现场

我院参会学生合影(何亮、焦世祥)

我院参会师生合影(冯潇飞,李明桦,周雪松,张廷山,Massine,张喜,刘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