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硕博士论坛——两场地质学前沿研究专题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7日      作者:李武乐、席磊、苏亚哲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史格     浏览:[]

2025年3月6日下午14:3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一站式社区成功举办了两场地质学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学校“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月”系列主题活动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促进学术交流与思维碰撞。讲座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进来,两位博士研究生分别从地质学不同的研究方向领域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讲座现场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学专业的张璇博士首先作了题为《中上扬子地区瓜德鲁普世-乐平世转折期古海洋氧化还原演化》的报告。张博士是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一晚二叠世古海洋氧化还原。在讲座中,张博士详细介绍了二叠纪中期发生的生物危机事件,即瓜德鲁普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并探讨了该事件的触发机制。张博士通过观察黄铁矿形态及测量与统计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析了四川盆地西北乡剖面与燕儿洞剖面,鄂西剖面茅草街剖面瓜德鲁普世-乐平世转折期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从而探讨古海洋氧化还原演化对瓜德鲁普末期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

张璇作报告

第二场讲座由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学专业的唐军博士主讲,报告题为《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与俯冲相关的克拉通内裂陷作用》。唐博士是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学专业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沉积学与沉积盆地分析研究工作。在讲座中,唐博士探讨了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纪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问题,其形成机制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地幔柱作用与俯冲相关机制方面。通过系统采集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早期沉积岩样品,结合锆石U-Pb年代学分析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该裂谷盆地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四川盆地的裂谷盆地形成过程与弱俯冲后撤作用密切相关,其典型的弱岩浆活动特征及沉积序列表明其属于克拉通内部被动裂谷盆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弧后盆地模式。

唐军作报告

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交流互动频繁。通过这两场讲座,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学前沿研究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科研探索的热情。讲座的成功举办,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