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梦溪”地学专家论坛第245期——“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回顾、进展与展望”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30日      作者:苏亚哲、席磊、廖思岚     编辑:地科院研宣部     审核:史格     浏览:[]

2025年3月19日下午14:30,由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羌塘盆地研究院、天然气地质皇家永利重点实验室、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梦溪”地学专家论坛第245期在明理楼C科研教学基地隆重开讲。本期特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安江,以“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回顾、进展与展望”为主题,为师生带来一场高水平报告

沈安江教授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沉积储层首席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成储成藏研究平台主任。1990年,他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古生物与地层学硕士学位,1998年于成都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深耕碳酸盐岩研究领域多年,沈教授在小克拉通台内裂陷、深-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相控性、白云石化路径的成储效应等方向提出了突破性理论,解决了中国小克拉通台地勘探的技术瓶颈。他领衔开发的“成岩演化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与“高温高压溶解动力学储层实验模拟”两项国际领先技术,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撑。沈教授累计发表论文130篇,出版专著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8件,并斩获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是国内外碳酸盐岩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

本次讲座从白云岩研究的历史脉络切入,系统梳理其理论发展与争议。沈教授结合中国典型盆地的勘探案例,解析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与主控因素,并分享团队在微生物白云岩“三元”控储和内幕岩溶储层研究中的颠覆性发现。此外,报告还聚焦当前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技术瓶颈,探讨如何通过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突破深层油气勘探的难题。沈教授特别强调,未来研究需深化基础理论、完善实验模拟技术,为高效开发深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白云岩储层作为深层油气勘探的核心目标之一,其复杂的地质特征对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提出双重挑战。本次讲座不仅是对学科前沿的深度解读,更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范例展示。沈教授结合科研经历,分享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攻克勘探难题,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发。

沈安江工程师报告现场

参会现场

沈安江工程师解答提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