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论坛—“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开江-梁平台缘带为例”与“基于地震相的逐道强反射和弱响应分离”
2025年5月30日下午14:30~15:30,由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会、学生会联合主办的硕博论坛学术讲座在明辨楼C103报告厅圆满举行。地科院地质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刘嘉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21级博士研究生段景分别作了主题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开江-梁平台缘带为例”和“基于地震相的逐道强反射和弱响应分离”的报告,我院研究生积极参与了本次讲座。
刘嘉伟博士在报告中表示,其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首次在开江—梁平台缘带地区发现了与台缘带近平行的微小(10~30m)走滑断裂系统,建立了该区走滑断裂东西分段、纵向分层的构造格架,并揭示了二叠系同沉积期走滑断裂的存在。 基于地震沉积学及断裂参数统计分析,他提出走滑断裂控制了二叠系长兴组台缘带的展布,其分段性控制了台缘结构的差异,并影响了台内生物礁滩的分布。研究建立了弱走滑断裂通过控制沉积期古地貌的间接控相模式,该成果不仅揭示了克拉通内弱走滑断裂也可以控制沉积相分布,也为盆地内碳酸盐岩沉积相编图提供参考。
博士生刘嘉伟报告现场
段景博士围绕地震数据中强反射和弱响应的分离技术展开报告。他指出,常规分离方法易受复杂地震数据、目的层位追踪精度和子波空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分离精度降低。最新研究通过考虑地震相的局部差异、逐道提取二维数据子集以及层位自动校正,能够克服常规方法的局限,实现强、弱信号的高精度分离,有效凸显弱响应特征。报告结合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实际资料,详细展示了新方法的处理效果及其显著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博士生段景报告现场
硕博论坛持续为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地科学子通过汇报人的精彩分享,深刻体会了创新思维与方法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中的关键作用。论坛有效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探索热情,启迪了新的研究思路,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服务国家能源勘探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