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举手劳 美丽家园共创造”主题活动
2025年6月27日,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西南石油大学社区内一片热闹景象。为积极响应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号召,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社区居民委员会精心策划组织了“垃圾分类举手劳 美丽家园共创造”主题宣传活动。活动通过科普讲解、现场采访、传单发放等多元形式,将垃圾分类知识送到居民身边,在社区内掀起一股“绿色分类”的热潮。
一、科普课堂开讲,分类知识入脑入心
活动伊始,社区活动中心摇身一变成为“垃圾分类科普小课堂”。环保志愿者们手持图文并茂的展板,向到场居民详细阐述了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大家知道吗?我们每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2公斤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分类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志愿者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居民们直观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随后,志愿者重点讲解了“四分类”标准,通过展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具体类别及投放小技巧,帮助居民厘清分类误区。“像这种快递盒,属于可回收物,但如果被油污污染了,就要放进其他垃圾哦。”志愿者举起实物道具耐心讲解,不少居民拿出手机拍照记录,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图1:志愿者讲解
二、活动成效显著,共筑绿色家园
本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形式丰富、贴近民生,不仅让居民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更有效提升了大家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据统计,活动当天累计发放传单300余份,参与科普课堂和街头采访的居民达200余人次,收集居民建议40余条。
“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办,让更多人知道怎么分类。”“以后我一定好好分类,为社区环境出份力。”居民们的积极反馈,为社区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下一步,西南石油大学社区将根据居民建议,优化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垃圾分类举手劳”成为社区新风尚,共同创造美丽家园。
西南石油大学社区居民委员会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未来将继续携手居民、志愿者和学校,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精细化,让绿色环保理念在社区生根发芽,结出美丽硕果。
图2:志愿者合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