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专业本领
为深入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锤炼专业本领,近日,西南石油大学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进酒泉博物馆、岩心馆及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让同学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汲取精神养分,在专业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7月17日14时,实践团首站来到酒泉博物馆。馆内丰富的馆藏文物与详实的史料记载,生动展现了酒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认真聆听每一段历史故事,从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到近代的奋斗历程,内容深深吸引着大家。特别是在敦煌文化相关展区,精美的壁画复制品、珍贵的文献资料,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表示,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自信教育,使大家在追溯历史中,进一步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16时许,实践团抵达岩心馆。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宝库”,这里的一块块岩心承载着地下油气资源的秘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各类岩心,亲手触摸这些来自地下深处的“见证者”,感受其质地,部分同学还凑近闻了闻岩心的独特气味,亲身体验石油勘探的艰辛与奇妙。在岩心扫描室,同学们了解到岩心数据化的全过程,先进技术手段让原本“沉默”的岩心变得“会说话”,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此外,大家还观察岩石切片,通过显微镜看到岩石内部细微结构,对石油储层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这一实践环节,让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的石油地质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深刻体会到石油科技的魅力,也更加明确了作为石油学子的使命。
17时,实践团来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该基地专注于石油工业安全科普教育,为同学们了解石油生产安全提供了重要平台。在这里,同学们系统学习石油生产过程中的防护设备知识,掌握各类危险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对石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伤害类型有了清晰认识。随后,大家参观了聚丙烯装置、气体分馏装置、催化重整装置等石油生产关键装置,直观了解石油从开采到加工的复杂流程。通过此次实践,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石油工业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担当,为今后从事石油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安全理念基础。
此次活动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专业实践各环节,从酒泉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熏陶,到岩心馆的专业知识深化,再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安全责任教育,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令人难忘,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坚定了为国家石油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持“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不断探索社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的优秀石油人才而不懈努力。
实践队员日志
在这次实践的最后一天里,我们来到了酒泉博物馆,岩心馆和实践基地。
走进博物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听着讲解,我慢慢了解到了不一样的酒泉。看着眼前大量不同新石器时代文物,脑海中浮现出酒泉原始居民的生活状态。秦汉时期,霍去病开疆拓土,酒泉得以成为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前沿阵地。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酒泉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让我想象到当时酒泉的繁荣景象。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文化在酒泉盛行,敦煌石窟的壁画让我久久难忘。如今,酒泉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而玉门油田作为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无不显示着酒泉美好发展,让我感动不已。
进入岩心馆,映入眼帘的是层层摆放整齐的岩心样本,老师取出一些岩心为我们讲解抽取岩心的作用,我们切身感受了处于地下上千米的物质,这种感觉很奇妙,也让我很兴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岩心扫描室,感受到了数据的力量。
最后我们来到了玉门油田实践基地,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场景,比如高压电是什么样的,管道破裂物体飞出是什么样的等。同时学到了很多平常不了解的知识,比如安全帽,安全带怎样佩戴等。最后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许多10:1的油气装置模型,深深了解到了油气行业的危险性,让我不禁对油气工人们感到敬佩。
通过几天的实践参观,让我对石油行业有了更深的认知,我坚信未来的石油行业会越来越好,我们应一起关注与期待。
23级编导谢雨萱
穿梭于酒泉博物馆的时光长廊,指尖划过敦煌文化的千年印记,我读懂了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密码——这与石油人“为国找油、为民献能”的初心一脉相承。
在岩心馆里,当亲手触摸那些带着地下温度的岩心,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油气气息时,课本上的“储层物性”“含油饱和度”突然有了生命。岩心扫描室里数据化的岩心图像,更让我明白:每一块岩石都是大地写给人类的密码,而我们石油人正是解码者,肩负着为国寻“血”的使命。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安全实训则像一记警钟。从防护设备的正确穿戴到应急措施的模拟演练,从聚丙烯装置的运作原理到催化重整装置的安全规范,我深刻体会到:石油工业是勇者的事业,更是智者的战场,敬畏生命、严守规程,才是对“铁人精神”最鲜活的传承。
一天的实践,让课堂的“大道理”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活教材”。原来,家国情怀不在远方,就在每一块岩心的探索里,在每一次安全生产的坚守中,在石油人与这片土地千年精神的共鸣中。
24级地信陈靖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