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院辅导员行业一线炼就育人真功夫
2025年6月下旬—7月下旬地科院6名辅导员深度融入学生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与企业走访一线,通过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切实提升对学科专业、行业前沿及学生成长需求的认知深度与育人能力。
身份转变:从“旁观者”到“同行者”,专业认知在一线扎根
从峨眉山麓到德阳钻井实训基地,辅导员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化专业认知。周雅倩、刘肖、程鑫三位辅导员全程跟随学生实习队伍,深入野外地质剖面和勘探现场,他们不仅认真聆听专业教师讲解典型地质现象和勘探案例,还利用实习间隙,组织学生围绕现场观察到的地质构造展开“灼见小讲堂”讨论,将书本理论具象化,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基础地质教研室周翊副教授表示:辅导员全程参与地质实习,不仅可以分担带队教师管理压力,协助处理突发情况,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状态,提升实习效率与效果,更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实习,引导同学乐学、好学、善学。地科院毕业班辅导员刘肖说到:“野外实习是难得的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机会,在跟随实习过程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学生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更加丰满立体。随时随地融入学业规划、就业形势和他们就实习内容进行探讨,不仅让我这个门外汉加深了对地质类专业的了解,也帮助学生们提升专业自信。”
精神淬炼:于“钻机轰鸣”中内化使命担当
在大庆油田的钻机轰鸣声中和玉门油田的创业足迹里,辅导员们体悟着石油人的使命与担当。程鑫、刘杨洁雅、王晨晨带领社会实践队走进油田生产一线,师生共同聆听工程师讲解工艺流程,感受现代石油工业的脉动。实践队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地标开展现场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和录制“行走的思政课”微视频,深刻体悟石油精神。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段永坚表示:“辅导员深入一线了解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这种体验非常宝贵,将使他们在学生职业规划和思想引导上更具针对性,更能激励学生扎根行业。”
视野拓展:向“科研前沿”问计,明晰人才赋能路径
为精准把握行业技术前沿与人才需求,辅导员周雅倩、胡月走进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参观高精尖分析实验中心与岩芯库,并与技术专家围绕页岩气开发、智能勘探等前沿技术深入交流。此行让辅导员们清晰把握了行业技术跃迁方向及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精准开展学业就业指导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2026届毕业班辅导员程鑫在此次实践后深有感触:“深入油田和研究院,亲见企业最渴求什么样的人才、岗位面临哪些真实挑战,让我对毕业生的指导不再是泛泛而谈。面对学生皇家永利‘选哪个方向’、‘去一线还是研究所’的迷茫,我能结合具体岗位的成长路径、技术瓶颈和发展空间,给出更接地气的建议。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刘超认为:“辅导员参与技术交流,有助于他们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特别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等软实力,对人才培养反馈很有价值。”
能力跃升:以“沉浸实践”反哺育人全程精准赋能
本次“沉浸式”实践成效显著,有力赋能辅导员育人工作。通过深入一线,辅导员们不仅突破了“纸上谈兵”局限,对专业内涵、行业规范和技术难点获得了直观深刻的理解,更掌握了将鲜活行业案例与人物故事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和班团活动的方法,显著提升了育人实效。同时,与专业教师的紧密协作得到深化,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关注学生实践表现与思想动态,协同育人效应增强。2024级资勘、地质学辅导员周雅说到:“作为地质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几次行业一线实践让我更明白课本里的理论得往现场扎。在一线学习岩层变化,跟着老师在野外定位地层界限,才真切摸到这行的‘根’。未来带学生,就得把这些实打实的见闻讲透,让他们既懂专业知识的分量,也清楚做这行要沉得下去、耐得住性子——这正是一线教会我的,也该是我传递给学生的。”
地科院党委副书记张勇表示:“推动辅导员深入行业一线‘摸门道’,是提升思政工作质量的关键举措。只有辅导员自身对专业和行业有真知灼见,才能更有效引导学生成长。今后,学院将持续完善机制,将此类‘沉浸式’实践常态化,赋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更好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