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人造黑色素材料的设计与转化研究
报告时间:11月10日下午4点
报告地点:国重室A403
报告人:李乙文教授(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
黑色素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材料,广泛存在于人与动物的皮肤和毛发中,在诸多生理活动中都起到核心调节作用。我们受到黑色素细胞中生物合成的启发,利用多巴胺和吲哚类单体,通过基于可控氧化聚合的半自动化批量合成法,实现了具有可控大小和形貌的人造黑色素材料的批量化合成。这些合成粒子具有与天然黑色素类似的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和材料结构。基于这些相似性,我们利用合成粒子去模拟天然粒子的各种功能,探索这类功能大分子材料在各种领域的潜在用途,发展了一系列的特色下游产品(如高纯度光学薄膜,生物成像试剂,和仿生化妆品等),并对人造黑色素防晒霜与非苯胺类染发剂材料进行了商品化与科技成果转换方面工作的探索。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方法,基于对黑色素构效关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这类材料进行理性的结构与功能调控,进一步发展了一系列具有更好性能的新型人造黑色素材料。
报告人简介:
李乙文,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科协理事会理事。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和美国阿克伦大学(2013)获得本科(导师:徐铜文教授)与博士(导师:程正迪教授)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Nathan Gianneschi教授)。自2016年3月起在四川大学开始独立研究工作,目前研究主要涉及人造黑色素材料和多酚功能材料的构筑合成,物性分析,材料加工和产品转化等方面。近五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 Nano Today, Angew. Chem. Int. Ed., CCS Chemistry等主流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相关专利已成功实现转让。目前正在和MARUBI丸美、国颐堂、长发小寨等公司合作进行下游的产品化研究,相关企业还在川大设立了专项奖学金来激励黑色素材料在化妆品领域的转化研究。获得冯新德高分子奖提名奖,并被J. Mater. Chem. B和Biomater. Sci.杂志遴选为新锐科学家。担任Materials Express (ASP)杂志副主编,Giant (Elsevier)和Molecules (MDPI)杂志编委,以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中国化学快报》等国内期刊的青年编委。
The photo of the speaker:
主办单位: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科研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