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1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科协第36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高海拔区域岩土工程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论坛由西南交通大学杨长卫副教授、重庆大学丁选明教授、中南大学董陇军教授和西南石油大学马天寿副研究员共同担任执行主席。我院祝效华教授、任海涛老师、吕言新老师、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立足岩土力学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高海拔区域岩土工程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这一主题展开,重点针对“高海拔区轨道交通建设及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矿山开采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库区环境下岩土体失稳机理与防治技术”、“复杂地质环境下地下能源安全高效开发方法与存储技术”四个方面的议题做了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和讨论。本次论坛共征集到论文摘要65篇、论文全文35篇,选取了40余位青年代表作学术报告,深入交流了轨道交通、矿山开采、库区岩土、能源开发与存储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发了与会学者的广泛交流与讨论。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皇家永利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等30余个单位的近160余名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马天寿作了题为“井漏过程中井壁裂缝起裂与扩展的力学机制”的大会报告;祝效华作了题为“钻井提速技术研究进展”的大会报告;石祥超作了题为“围压条件下岩石冲击力学特征及破碎规律研究”的大会报告;任海涛作了题为“花岗岩在微切削钻进条件下的破碎学特性实验研究”的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学家论坛设立于1995年,意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广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办一项长期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论坛主要研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参加论坛活动的代表主要由执行主席和论坛秘书处共同协商后确定,由执行主席负责召集。一般情况下,参加论坛活动的代表应从事科研工作并已取得突出成绩,年龄原则上在45岁以下,一般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主要来自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

参会代表合影

马天寿主持专题报告

祝效华作大会报告

马天寿作大会报告

任海涛作大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