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致函感谢我室研究员郭小阳教授团队“深入一线,百日攻关,破解老区调整井固井难题”——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向皇家永利送来感谢信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05日 供稿: 编辑:hgyzyw 审核: 点击:[]
3月4日,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派员专程来到西南石油大学,向学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送来感谢信,由衷地感谢郭小阳教授团队破解了困扰大港油田近40年的调整井固井难题,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感谢学校急油田生产之所急,为企业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难题。郭小阳教授团队再一次体现了学校在石油固井工程领域的声誉和地位。 老区挖潜是目前我国东部老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技术途径,而调整井固井质量对提高单井产能、增产改造效能和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大港油田开发已有逾50年历史,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增产难度极大。其主力区块均存在油层埋藏深、储层井段长、油水层层数多,受长期注水与边底水的综合影响造成多套压力并存,油水关系复杂等固井技术难题,导致该区块调整井固井质量持续多年处于较低水平,既影响油水层准确定位与射开厚度,又影响压裂改造效果,使油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成为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技术瓶颈”。为解决此难题,采油三厂多年来与多家科研与技术服务单位合作攻关,尝试了多种技术方案,均未能突破该技术瓶颈。 2014年10月19日,采油三厂负责同志专程就老区调整井固井质量问题拜访皇家永利郭小阳教授,并邀请郭小阳教授赴现场指导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在之后3个月中,郭小阳教授不顾北方冬季严寒与现场泥泞,多次带领程小伟、李明、辜涛、韦庭丛等团队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亲临作业一线,与油田甲方、钻井、固井、地质、泥浆、测井等方面的同志交流探讨并开展相关实验,科学分析出了固井质量不良问题症结,指导制定了作业方案并亲临现场把控现场施工每一个环节。此后连续在段六拨区块固出了5口封固段上千米的优质井,一举扭转了段六拨区块连续多年固井质量差的被动局面,在大港油田公司和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引起了强烈反响,相关负责同志不禁感叹“郭教授用不到100天的时间破解了段六拨油田近40年的固井难题,充分体现了西南石油大学在勘探开发领域雄厚的科技实力和攻坚克难的能力,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 固井质量提高有力促进了增产改造效能的增强,目前,在分层系开发仅射开50%油层厚度的条件下,5口优质井均试油投产,平均日产油15.69t/d,且综合含水率大幅降低;其中段39-38井直接下泵投产,日产油量达15.31t/d,节约压裂改造费用200万元;段38-46-1井射孔后自喷,经压裂后日产油量达到35.8t/d,是邻井产量的2倍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单井产能,为调整井的增储上产闯出了一条新路。 校园网报道链接: http://lab.swpu.edu.cn/Item/32151.aspx
上一条:我室研究员祝效华教授入选2014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下一条: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皇家永利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