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正文

【石大战疫】教职工志愿者①:为石大筑起温暖“保护墙”
来源:宣传部   作者:谢娜  编辑:  审核:杜鹏    日期:2022-11-27  访问:

编者按:11月18日打响“疫情阻击战”以来,皇家永利各单位涌现出了一批平凡的抗疫典型。他们中有负重前行的白衣天使,有主动请缨的干部师生,有日夜坚守的安保人员,有忠于职守的后勤员工……他们在本次疫情防控最关键、广大师生最急需的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克服困难、不讲条件、昼夜奋战,守护着全校师生的健康平安,保卫着石大校园的和谐稳定。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石大人的温度、速度和力度。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石大师生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强大正能量,特开辟专栏【石大战疫】,记录皇家永利抗疫典型的先进事迹。希望广大师生以他们为榜样,敬业奉献,辛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从“60后”到“90后”,他们出生于不同年代,但目标一致,守护石大校园平安与师生生命安全;从清晨到午夜,他们奋战在不同岗位,但同样选择了坚守;从买菜订餐到“送货上门”,他们为封控区师生提供“专属”服务,让志愿行动贴心走心,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在此次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疫情防控过程中,有300余名教职工志愿者加入教职工社区物资配送与秩序劝导志愿服务组,累积服务时长达15600小时,志愿服务覆盖2100余户,5900余名师生。

老教授、老专家……他们在志愿服务一线“打头阵”

在教职工小区8栋到13栋间的小路上,总能看到一个推着自行车来回穿梭的身影,她的自行车前框、鞍垫、后座上载满了肉菜瓜果,每天来回十余趟,帮封控期间无法出楼栋的老师们买把菜、送到家。“别看我年龄大,个头小,我有的是力气咧!”说话的是机电院58岁的教授级高级实验师孟晓平,她和其他18名机电院教职工组成了先锋队,负责8、10、12、13栋志愿服务。孟晓平说,封控期间她的爱人也全程参加了51栋高风险区的志愿服务,夫妻俩认为“能在关键时刻为学校师生做些事儿,很自豪。”

孟晓平为居民运送蔬菜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在51栋被划定为封控区后,土测院年近花甲的王作文教授第一时间在群里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我参加过20多次志愿服务,我有经验!”每天王作文要完成51栋两个单元百余住户的上门扫码和信息统计;把食品蔬菜等物资及时送到住户手中;耐心解答住户各类问题、抚慰住户情绪……除了王作文,在25-28栋教职工包片志愿任务中,土测院还先后组织了25名干部职工参与服务工作。

王作文在党旗下留影

“王老师,以后一定要来我家吃回锅肉,喷香!”52栋的住户在群里晒出一盘蒜苗回锅肉,并“艾特”志愿者王良超。58岁的王良超是一名有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了帮封控在家的居民买到合适的食材物资,他常在清晨6点推着小推车到食堂排队购买蔬菜包,“早点来能买到更丰富的菜,也能早点送到大家手中,大家也能按时吃上饭。”疫情期间,他一边照顾家中老伴和2岁的孙女,一边开展志愿服务。和他一样,来自图书馆、教评处和离退休处的15名志愿者,除志愿者林兴东负责51栋外,其余均在52栋全天候开展服务。

王良超为居民运送物资

老骥伏枥,同样奋战在防控一线的,还有继教院年近60岁的王昱。作为继教院志愿服务队队长,王昱除了与来自继教院、招就处和双创中心的其他6名志愿者为55栋住户提供志愿服务,还要负责楼栋单元的货架搬运和安装,常工作到凌晨1点。“王老师每天第一个到,最后离开,看着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感动又心疼。向志愿者们致敬!”住户们在群里纷纷表达感谢。同样在一线奉献光和热的,还有年近退休的体育学院教师孔令南。志愿者们看他工作太久劝他休息会,他总打趣说:“我才不休息,我还是个小伙子!”

王昱等志愿者在整理货架


提供“专属”服务、贴心守护……他们的志愿行动24小时不打烊

293名教职工信息排查汇总,居家隔离人员突发情况处理,服务小区物资配送与秩序劝导……石工院办公室主任徐鹏安置好家中病人后,已经在岗位上连轴转了40多个小时,困了就在货架上趴一会儿,他笑说:“体重决定工作量,志愿服务不打烊。”和徐鹏并肩奋战的,还有14名来自石工院、2名来自国际处的干部职工,大家同心协力为1-4栋住户提供志愿服务。

徐鹏等志愿者结束工作后合影

“有事叫我,我一直在。”地科院教师陈雷第一时间报名进入51栋高风险封控区进行志愿服务——上门登记、核对信息、配送物资、解决问题,最忙的时候,陈雷6个小时上下运送了30多趟物资,汗水紧粘衣服,闷热不透气。防护服脱下时,他的皮肤皱得像在水里泡过一样。穿着防护服就不能上厕所,穿脱也很麻烦,为了延长服务时间,尽可能多地服务更多师生,陈雷从早到晚顾不上喝一口水,每天如此。5天服务结束后,他才发现耳后已被勒出了血痕。除了陈雷,地科院还组织了44名干部职工参与到5、6、7、9栋志愿服务当中。

陈雷推着物资进入封控楼栋

为师生提供贴心的“专属”服务,好评越来越多。在上门统计需求信息时,化工院志愿者卿大咏发现一位独居老人出行不便、生活较困难,他自掏腰包为老人买来米和油,并联系医护人员为老人上门做核酸。有老师需外出看病,他陪同去社区办理证明。在志愿服务交接班后,卿大咏又马不停蹄与其他志愿者将服务信息打印张贴到各单元电梯张贴处,便于让更多居民及时获得帮助信息。连卿大咏在内,化工院总计20名教职工在平价菜市分拣、货架安装与物资派送等各个志愿服务点位不断贡献着化工力量。

undefined

卿大咏等志愿者在服务点前留影

走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也让经管院志愿者李洪祥获得了老人们的认可。在他所服务的29、30、31、39栋楼中,有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下楼做核酸检测,他及时联系校医院上门服务,并且每天主动询问老年居民需求,耐心细致做好服务工作。作为经管院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他带领14名志愿者开展服务,并在其他志愿者有教学任务时,及时补位。说起这些志愿者,老人们竖起了大拇指。


李洪祥等志愿者在分拣蔬菜

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有物质的帮助,也有精神的支持。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教师刘立祥在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与学院6名同事组建了法学院抗疫志愿服务队,除了为36-38栋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等物质帮助服务外,刘立祥还考虑到处于临时管控楼栋的教职工们可能会产生焦虑心态,他便为大家提供精神支持、心理疏导等,帮助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度过疫情管控时期。


刘立祥等志愿者在服务点留影

全身心投入服务工作,常常让志愿者们忘了时间。在48-50栋志愿者服务点,分拣物资、配送蔬菜、核酸扫码、维护秩序……来自艺术院、纪委、学报的14名教职工志愿者常常忙得“脚不沾地”,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艺术院教师王隆介绍:“每天结束都在凌晨,有时甚至是凌晨3点才处理完数据统计等工作。”但在王隆看来,只要力所能及,再晚再累都一定要做好,“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隆在进行核酸检测扫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