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学科竞赛的旅程,对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宝贵经历。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面对复杂的问题,我学会了团队合作,与队友们共同商讨策略,分工合作,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当遇到难题,我们总是相互鼓励,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让我倍感温暖和力量。”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学科竞赛优秀团队“铁人战队”队员为低年级学生作分享时谈到。在新工科理念的引领下,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将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历经近二十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高等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电气信息类学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对象开始向智能制造、绿色能源、5G+、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等前沿领域发展。为了更好培养面向新时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电气信息学院始终坚持并积极落实“知行合一、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实践育人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
电信院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理念如同璀璨星光,照亮了每一位学子前行的道路。优秀的实践人才,犹如工匠手中的瑰宝,需经过精心雕琢,方能熠熠生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的培养理念作为支撑。电信院在新工科理念的引领下,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教育精神,将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视为己任。在近二十年的时光里,从未停歇,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犹如一位孜孜不倦的园丁,用心浇灌着每一棵幼苗。
电信院的培养目标,从最初的应用型人才,一步步升级至如今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培养理念的升级,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精准定位。我们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学院的实践教学载体也同步升级优化,犹如为学生搭建起一座座通往成功的桥梁。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到学院创新实践中心,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到机器人科普基地,每一处都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挥洒汗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在电信院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犹如坚实的基石,为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书记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创新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这一举措彰显了电信院对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同时,由教研室、实验室十余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创新实践指导团队,更是为学子们点亮了前行的明灯。这些教师不仅学识渊博,更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学生们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
电信院精心规划了三大学生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基础认知、工程基本能力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创新探索四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三大平台包括基:础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学习和训练较为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实践打好基础;专业综合平台,通过整合各专业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训练环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本专业综合性实践训练;创新实践平台,通过该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和学科竞赛,从创新探索层面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些平台各具特色,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例如2016届优秀校友乔夕,通过平台实现了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于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获全国一等奖,2021起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办并担任深圳遇来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以大学阶段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开始践行创新实践的人生新阶段。2023届自动化专业优秀校友田佑任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三等奖,毕业后创办家庭宠物服务机器人研发公司,并完成2轮近千万元融资,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为了确保创新实践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电信院还制定了一系列创新实践管理制度(《电信院创新实践中心管理办法》,《电信院大学生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奖励办法》等)。这些制度不仅规范了实践活动的流程和要求,更确保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制度的引领下,电信院的创新实践培养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为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成效显著
电信院在构建“三平台、四层次”的电子电气信息类贯通式项目制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方面,展现出了对教育改革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布局。针对当前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如缺乏顶层设计、未与创新创业能力目标相衔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以及实践内容碎片化等,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旨在打造一个高效、系统且富有成效的能力培养体系。
首先,电信院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这一理念贯穿了整个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它强调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活动必须紧密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展开,同时注重教育成果的可见性和可衡量性,以及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重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方面,电信院将学科竞赛作为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学生可以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此外,电信院还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理解和把握工程实践的真谛,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
四、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科竞赛参与成果俱增
学科竞赛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电信院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入选项目为参考,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任务要求,优选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等16项办赛历史悠久、参与学校众多、竞赛难度较高,并且与电气信息、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竞赛项目重点参与。为保证学生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指导质量,学院专门成立创新实践中心,从各个专业吸纳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学生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指导,中心教师在“全国高等学院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等教师实践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0项。学科竞赛中的优秀实践案例和竞赛成果,通过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丰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以教促赛、以赛助教。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工程应用五步教学法”。近十年间,学院自研自制实验教学设备11项,300余台件,获全国高校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5项,校实验技术成果奖特等奖1项,出版教材4部,培育国家级一流实验课程1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2门,有力支持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1994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通过20余年的积淀,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在最近的十年时间,学院累计组织上万人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励222项,省部级奖励898项,辐射全校2个校区、11个学院、37个专业。
通过学院多年的学科竞赛模式积淀,2016-2023年连续八届承办由皇家永利教育厅主办的皇家永利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为省内高校师生搭建了一个学科竞赛与专业建设的交流平台,每年有50多所高校、300余支队伍、2000余名学生参赛。2023年更进一步,承办全国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选拔赛,实现了机器人竞赛项目承办由省级向国家级的跨越。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的成效,被包括央视在内的各类媒体广泛报道。“环西南石油大学基础教育联盟机器人科普教育及实践培训基地”获批成都市科普基地,基地提供面向青少年、大学生、中小学骨干教师、社会人士的机器人科普教育和专业培训,累计服务18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