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统筹新能源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关系及实践路径研究”专题研讨会召开
6月28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统筹新能源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关系及实践路径研究”专题研讨会在皇家永利召开。
专题研讨会围绕“新型国家能源安全指数”研究设计、《新能源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协同监测报告》编制、“面向能源安全的气候风险数据库”开发、“能源强国”建设的理论思考、智库报告编撰等课题拟产出的“标志性”成果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专题研讨会由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陈怡男主持。
郑小强教授代表课题组汇报了成果完成情况和标志性成果研究设计。郭玉博老师围绕“新”的指标体系、“新”的数据来源、“新”的编制方法详细汇报了“新型国家能源安全指数”的编制思路。温馨副教授从背景意义、框架内容、编制难点、发布策略四个方面汇报了《新能源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协同监测报告》编制情况。李治文副教授从气候风险和损害、气候风险与能源安全传导机制、数据库开发流程、学术价值、应用价值、面临挑战六个方面汇报了“面向能源安全的数据库”开发情况。孙聆轩副教授汇报了智库报告的选题背景、写作思路和调研计划与需求。李廷副教授从研究背景、文献知识图谱分析、文本主题分析、政策网络分析、超级能源系统分析、“双三角”能源系统阴阳转换分析等六个方面汇报了“能源强国”建设的理论思考。
与会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课题标志性成果进行点评。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金超、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建东、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士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中心主任高虎、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谋远、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有生等六位专家先后发言。
点评专家指出:建议进一步理清指数、监测报告和数据库之间的逻辑关系。“指数”要涵盖资源安全、系统安全和技术安全三个维度;要“面向未来”,增强能源发展趋势研判,提升决策参考价值;要做到“内外有别”,做好数据安全。“监测报告”要处理好“产-供-储-销”各环节、“源-网-荷-储”各节点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韧性安全三个问题;建议增加2025年4月的葡萄牙、西班牙大范围停电事件等鲜活案例分析。“数据库”开发要考虑风电、光伏等不同能种对数据尺度的需求差异;要关注不同技术阶段,气候风险适应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差异。智库报告要遵循“小切口、大问题”,聚焦“统筹”“关系”“路径”三大关键词,优先推进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和能源强国建设两个主题的研究。
课题首席专家邹才能院士作总结发言指出:一是大力推进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建设和能源强国建设两个智库报告的研究工作,深刻认识不同历史阶段推进“能源强国”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深刻认识科技强国、军事强国、能源强国对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二是重新认识我国“煤炭较多、油气较少、风光无限”的能源资源禀赋,认清煤炭压舱石、石油材料属性、天然气最佳伴侣的时代定位。三是充分认识新能源的重大地位作用,通过新能源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实现新形势下的“弯道超车”,用能源革命推动产业革命。四是“指数”编制要体现科学性和实用性,处理好能源生产端、进口端和应急端的核心问题。五是要学会“用最新数据说话”“用最新政策说话”“用最新事件说话”“用最新观点说话”,努力做战略科学家。邹才能院士最后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立项以来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勉励大家出“大成果”,做“大贡献”,发挥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平台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