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社区丨计科夜校】朋辈考博经验分享会顺利开展

文章作者:吴沛岭、许佳豪 责任编辑:王鑫 审核人:刘翔 文章来源:

为了给有志于深造的同学搭建一个交流考博心得的平台,深入探索博士研究生申请的策略与学术发展路径,2024年12月5日下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于临溪书院B区102自习室举办了“朋辈考博经验分享会”。此次分享荣幸邀请到了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3年成功考入西南财经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曹雪梅学姐作为主讲嘉宾,她丰富的备考经历与卓越的学术成就激发了众多学弟学妹的热情参与。

分享会开场

曹雪梅学姐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从考博的视角来规划未来”。她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硕士阶段荣获的各项奖项以及个人的学习历程,描绘了从本科阶段一路走来,直至目前成功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学术旅程。这一分享不仅内容详实,而且极具启发性,极大地激发了在场学弟学妹们的热情与共鸣。

学姐分享自身学习历程

紧接着,学姐针对“如何准备考博”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她以各学院设定的招生标准为出发点,剖析了考生应当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并对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的时间安排及具体流程进行了清晰的梳理。

随后,学姐聚焦于科研工作的实践层,围绕她当前所专注研究领域,以“如何做科研”为导向,深刻剖析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并分享了当前的工作进展与研究成果,为在座同学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思路与实践经验。

学姐讲述当前研究

同学们积极踊跃,提出了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对此,学姐展现出极大的耐心与热情,逐一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解答,不仅解决了同学们的疑惑,更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相关议题的理解与认识。

同学们提出问题

问题1:您在准备考博的过程中,是如何确定读博的方向的呢?

答:在准备考博的过程中,我通过对自身兴趣、专业前景及导师研究方向的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了读博的方向。

问题2:学姐,您是如何平衡学业、科研和备考时间的?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分享给我们?

答:在这方面,我采取了分阶段侧重并灵活调整的策略。在校期间,我集中全力,用一个月高效完成了大论文的撰写,随后全身心投入到考博的准备中,确保这段时间内能够专心致志。而进入工作阶段后,面对白天工作的现实,我则采取了更为持久和分散的复习方式,利用晚上的时间和周末进行系统的学习,虽然备考战线相对拉长,但这样的安排使我能够保持稳定的复习节奏,同时也不耽误工作的正常进行。

问题3:您觉得考研和考博之间有什么区别吗?考研需要系统准备专业课知识,那么考博是否需要这方面的准备呢?

答:有区别。考研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是全国性的统考,而考博则更加注重对专业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的展现,一般是申请考核。提前联系导师并确定其意向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其中包括科研能力证明和博导的推荐信,这些都是决定能否成功申请博士的关键因素。此外,想要读博,信息的收集同样至关重要。因为每个学校的读博信息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自己去关注和收集相关信息,并留意各个时间节点。在申请过程中,PPT制作和答辩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能够直观地展示你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问题4:您提到了参与多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

答: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合作能力的提升,学会了如何在多元化的团队中有效沟通与协作。同时,我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研究思路与成果。面对项目中频繁出现的临时任务与紧迫的时间要求,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高效工作,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问题5:在科研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答:我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在时间管理与心理调适上。每当遇到研究瓶颈或进度受阻时,我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放弃,再坚持一下,当研究成果最终被接收时,我会感激当时那么努力的自己。要是实在感到难以坚持时,我会积极寻找备选方案,以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妥善的归宿,实现其价值。

问题6: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能否分享一下论文写作和投稿的经验?

答:在写作这方面的话,需要去看好文章,模仿他们的风格,完成初稿后,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与反馈,根据他们意见进行反复修改。至于投稿,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找老师建议,他们不仅能提供期刊选择的建议,还能分享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同时,我也主动去了解各期刊的特点与偏好,包括近年的科研新宠“小红书”,从中获取最新的期刊动态与投稿指南。

学姐耐心解答疑惑

问题7:在撰写论文时,如何确保研究的创新性和质量?

答: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对此,我认为首要的是对工作领域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现有的研究成果与理论框架,更要紧跟学术前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例如,关注并参与2024年及历年来的顶级学术会议,阅读并分析这些会议上发表的最新文章,是获取前沿信息、拓宽研究视野的有效途径。

问题8:您有什么建议想对正在准备考博或刚进入研究生生活的学弟学妹们说吗?

答:提早规划。多浏览几个潜在报考院校的官方网站,了解它们的招生要求与录取标准。这样就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与申请材料。其次,确定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或者想做的事。达到毕业条件之后,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总之,提早规划、明确方向、长期准备,是我在研究生阶段以及考博过程中的深刻体会,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问题9:您是如何看待就业和深造的?对于现在的形式,更推荐就业还是深造呢?

答:我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能力及长远规划。如果选择读博,那意味着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还要拥有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和持续探索的决心。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深造,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挑战。因此,我无法一概而论地推荐就业或深造,而是建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未来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问题10:您说博士生导师选择比较重要,那么在您当时,是如何进行这一关键抉择的呢?

答:我最初是依赖于硕士导师的推荐,他基于对我的了解与评估,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衡量自己能够申请并适应哪些院校与导师的研究团队。可以主动去了解并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导师,通过邮件等方式,直接向他们表达想要加入其研究团队的意愿。要尽早地与意向导师沟通,表达自己的诚意与决心,这样可能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问题11:在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的过程中,研究想法(idea)的来源是否有所不同呢?比如,博士阶段更多是自己独立思考产生,而硕士阶段则更多是由导师启发?

答:在硕士阶段,学生们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师的引导与启发,尤其是在确定研究方向与初步探索时。导师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往往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视角与思路,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研究的切入点。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与知识的积累,到了博士阶段,我们更注重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虽然导师的指导仍然至关重要,但研究想法的产生更多地依赖于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分享会现场合影

学姐的分享与解答,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她用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与价值所在。至此,分享会圆满结束,全体成员满怀喜悦地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忘时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定将带着这份收获与启发,继续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

更新时间:2024-12-06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