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梦溪湖论坛”2025年春季第一讲
3月6日下午两点半,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梦溪湖论坛”系列讲座在明理楼B306举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英国林肯大学“林肯教授”、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斯坦福全球Top2%科学家舒磊教授受邀作题为《基于工业传感器网络的有毒气体危险区域探测研究》的专题报告,吸引了许多师生到场聆听。本次讲座通过科学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社会价值的思维盛宴。
讲座伊始,舒磊教授以幽默的“Marry a Scientist”话题切入,探讨科学家的本质使命,并由此引出报告主题——“Farewell Atlantis(告别亚特兰蒂斯)”。他通过一段天津港“8·12”大爆炸事件的纪实视频,揭示了事故中消防员牺牲的深层原因:化学品信息缺失、救援设备局限性与危险区域不可见性。“若身处现场,如何科学决策?”舒教授抛出问题后,现场同学踊跃回应,提出“撤离物资”“建立安全区”等方案,气氛热烈。
针对“如何可视化危险区域”这一核心问题,舒磊教授提出基于工业传感器网络的创新解决方案。首先,将传感器分级部署,蓝色节点代表常规传感器,黑色节点代表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与红色爆炸点构成网络,通过图论中的“平面化分割”技术划分监测区域。其次,定义内边界节点和外边界节点,其中内边界节点是指本身能够监测气体浓度是否超出阈值且至少存在一个邻节点无法监测,再利用“多米诺骨牌”式链式通信将数据高效传回后台,动态标记危险区域。
舒教授坦言,该技术需提前部署传感器,且实际应用中需考虑能耗优化等问题。现场闵帆教授建议引入支持向量机(SVM)辅助边界划分,舒教授回应称“数据完备性是前提,但机器学习或为未来研究方向”。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技术细节展开深入探讨。面对“传感器数据是否批量传输”的提问,舒教授表示当前采用平面化传输,未来可探索分层架构以提升效率;针对火场未知环境,他提出“随机布点+权重优化”的灵活方案,并强调“当时并未考虑其他完美方案,期待更多学者加入探索”;舒教授透露,该研究已解决部分理论难题,但实际落地需考虑现实环境。
讲座尾声,舒磊教授:“在任何一个灾难面前,当生命面对死亡的时候,提前获知一些宝贵的信息,往往可能会使结果截然不同。”在场师生无不深受感触,大家共同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让类似天津大爆炸事件的悲惨故事不再重演。
更新时间: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