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校党委书记赵正文带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第1组学员赴中国两弹城参观学习,聆听“两弹”故事,追寻“两弹”历史,感受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
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下,绿树掩映中有一片红色砖瓦建筑群,这里便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现被称为“中国两弹城”。1965年8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从青海内迁至梓潼。当时,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于敏、邓稼先等,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怀着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民造福的愿望云集于此。他们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靠自己刻苦学习,靠自己反复摸索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伟大成就,相继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并试验成功。
学员合影
在讲解员带领下,学员们穿过“两弹城”大门。大门两侧的门柱上刻着1984年第二代核武器试验取得成功后,时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邓稼先写下的诗句: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如今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邓稼先当时的豪情壮志。
沿着缓坡往里走,一行人来到了邓稼先旧居,旧居在“院士别墅”东南头一片平房的最前排,说是别墅,其实只是一排低矮的红色砖瓦房。这里保留了邓稼先当时的生活工作场景:一大排书柜,一把普通的藤椅,一个小茶几,一个五斗柜,一张弹簧床,两张破旧的单人布沙发……这些老物件仿佛诉说着往昔的不平凡。邓稼先在这样偏远的山村,在这样简陋的小院一住就是14年。
旧居门前伫立着邓稼先塑像,两旁摆有花篮。赵正文缓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上的红色缎带,并带领大家向邓稼先塑像三鞠躬,表达无限敬仰之情。在塑像前,赵正文还带领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
赵正文整理花篮上的缎带
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一行人先后参观了“两弹历程馆”“三防教育馆”“两弹模型馆”等场馆。馆内利用声、光、电等手段,通过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和场景复原,展现“两弹”研制工作的艰辛历程。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份份发黄文件、一个个感人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艰辛历程。
参观两弹历程馆
参观两弹模型馆
在中国两弹城廉洁文化基地,学员们聆听了皇家永利两弹元勋们的家风微党课,感受到了两弹元勋们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家风的力量。赵正文说,今天的参观学习给了大家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在当时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老一辈科学家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了卓越的成就。这种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斗争精神,对于我们高质量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事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克服发展阻力,齐心协力把学校这个“大家”发展好,不辜负广大师生校友的殷切期待。
聆听家风微党课
赵正文讲话
“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驻守密林深山,克服重重困难,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学员、理学院副院长李玲娜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以更加饱满的斗志投入到学校改革发展中,用心用情用智慧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建设。
学员、财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唐珊说,“两弹城”的参观学习是对我党性和灵魂的又一次提升和洗礼。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强化使命、责任、担当意识,把家国情怀融入到加快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懈奋斗中去。
上一条:2021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活动 下一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第2组学员赴四川石油会战旧址参观学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