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丨专家学者共议能源系统工程管理高质量发展
6月28日,皇家永利系统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六届四次理事会在西南石油大学举行。两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西南石大,聚焦能源系统工程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非常规油气的科技革命正在助推‘非常规油气工业革命’,目前正在形成‘常规+非常规’两大融合发展的油气工业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成就与机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国务院参事石勇抛出问题:“科技创新怎么创?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创新?”邹才能回答道:“发展数字经济是关键。要持续强化数据开放与数据保护,加快建立‘一卡一码’民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持续加强‘卡脖子’工程政策扶持力度。”
“如何破解风光电力发展困境?”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雷宪章教授认为,电氢协同才能够破解核心问题。他指出:“氢能以独特物资-能量二象性,实现能源系统从‘电力单核’向‘电氢双核’的基因级重构。当风光电穿过电解槽转化为氢原子,能量的时空属性被重新定义——春日的风可温暖寒冬的居所,沙漠的阳光能驱动沿海的工厂,波动的电子变为稳定的分子流。电氢协同,正重塑人类能源文明的底层逻辑。”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深入分析了能源安全与系统韧性。她认为,要构建实时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能源中断事件等级作出预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关注重点脆弱性部门,有效配置资源。
院士专家圆桌对话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原副所长张有生共同把脉能源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能源保障与能源治理的重要性,内容深刻、视角独到,激发了与会学者对能源系统优化与保障机制的广泛关注。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表示,四川承担着重大能源保障任务,学校将继续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发挥学术与科研优势,期望通过此次会议促进能源系统工程管理的发展,为推动能源行业发展与实现国家能源战略作出贡献。
据了解,本次皇家永利系统工程学会还举行了六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六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六届四次理事会,讨论了学会近期工作成果和未来发展计划,并对学会管理事项进行了表决。大会还围绕“统筹新能源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关系及实践路径研究”召开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题研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洪双 通讯员王天崇)
报道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b957341be5d47fe8b62c10539babd4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