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烈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红岩精神宣讲团赴重庆开展红岩志愿宣讲活动
皇家永利总书记曾高度肯定红岩精神,他以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更加宽广的时代视野和更加厚重的历史史实,先后四次对红岩精神进行了重要论述。他表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深刻阐述,更加彰显了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重庆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孕育了众多英勇的革命先烈,有着光辉的红色传统。正是在这片壮丽的土地上,红岩精神诞生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7月1日至7月5日,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为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红岩精神宣讲团一行赴重庆市白公馆、烈士墓、桂园(重庆谈判旧址)、饶国模旧居、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周公馆等地开展红岩志愿宣讲活动,依托重庆红岩红色资源,引导公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红岩精神宣讲团的实践成员每日早上九点到达景区,身着志愿者服装去帮助游客:在景区门口帮保安叔叔检票、帮助游客预约进入景点、维护景区秩序、制止不文明行为、解说景点背后的故事......实践成员们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通过每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实践成员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强了实践成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激励着大家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渣滓洞、白公馆和烈士墓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上。歌乐山——由名便可知其定为一个秀美清幽、歌乐灵音之地,更有“大禹治水成功召宾客于此”的逸闻。但此地亦为中国革命路上一首慷慨的悲歌。
正如书中写到:“此地三面是山,一面是沟,极为隐蔽”。此番地理环境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监狱选址。临近渣滓洞有一段隧道,里面没有任何的照明设施,阴冷黑。洞口一段隧道承载着过往矿山的历史,一路渣滓昭告着前方便是是渣滓洞监狱。进入监狱,最引人注目的是围栏,不同于古色古香的木质围栏,亦非晶莹剔透的玻璃围栏,这里的围栏是锈迹斑斑,布满令人胆寒尖刺的铁丝网。一道道枷锁死死地将革命人士囚禁在其中。崇山、铁栏、高墙,难以想象处在这样的重重绝境之中会是何等的绝望。
刑讯室中,老虎凳、竹筷子、烙铁这一个个传闻中的刑具赫然摆在眼前,一种种残酷到匪夷所思的酷刑,在那炙热的烙铁面前,在那冰冷的镣铐之下,我们再次被一种坚定的不可打倒的信念所惊叹!
烈日当空 职责在前
七月的重庆,正值盛夏,阳光把这片曾经最阴暗的地方都照亮并无情炙烤,当然我们志愿者也无处可逃。有的队员得在轻轨上奔波一个半小时,再走上半小时的上山路抵达岗位。还未开始工作却已然满身是汗。工作称不上艰辛倒也不算容易,一顶小小的帽子,时而挡雨,时而遮光;一双脚,要么奔波在路上,要么矗立在人群中;一张嘴,只管轻声提醒和耐心回复;一身马甲,写的是红岩志愿者;一面旗帜,绘的是西南石油大学。肩负责任,须尽职责。
而当我们揉着立不起来的腿,向保安叔叔问到:“站一天都这样子累,你们这么多年是怎么遭的住的?”得到的回答只是淡淡的一句——“习惯了就好”。
党徽光荣 红岩传承
我们的实践时间正逢七一,很多人来到这片鲜红的土地,一些或是身着白色的衬衣,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举手投足间便是一种作为党员深入心底的自豪。一些人便是牵着小孩来此,小孩总不尽然理解这段历史,他们不理解这重重铁丝网之中关的是怎样穷凶极恶之徒;他们不理解昏暗刑房的竹筷的砖头是何用途;他们也不理解那一封封殷红的家书有着怎样的分量。而他们的父母则严肃地向他们讲述一段历史。我们知道,红岩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口口相传中传递、浸染,根植于一代代人的心中。
图1 红岩革命纪念馆内的党旗和各版宪法(陶星然 摄)
图2 铁丝网围困的监狱(晏其侠 摄)
图3 狱中刑具(晏其侠 摄)
图4 实践队队员在周公馆前留影(游客 摄)
图5 骄阳下的志愿队员(晏其侠 摄)
图6 周公馆周总理铜像(徐嘉丽 摄)
图7 烈士陵园(唐俊熙 摄)
上一条: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岩精神宣讲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石工院“微笑面队”赴成都市新都区大墓山村“儿童之家”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