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总结报告
发布日期:2015-12-12 作者: 编辑:胡仲成 审核: 点击:[]
根据教务处《皇家永利开展2015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年度评审及结题验收的通知》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5年4月下旬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了“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检查和评审工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整体情况
(一)学院工作安排
1.我院于2015年4月9日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传达了2015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年度评审及结题验收工作任务,并逐一通知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做好结题准备。
2. 成立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检查和评审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的内容、步骤和负责人;2015年4月25日-27日,工作组对提交项目进行院内评审。
(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我院共有4个项目接受本次评审,其中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年审项目,其余三项为结题项目,结题项目分别是:校级教学方法改革项目“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为主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法研究”、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项目的具体情况见表1。
我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检查和评审工作组按照项目申报书或任务书的规定,对各项目建设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严格审查:对格式不规范和材料不完整的项目,要求其补充完整重新上传;对任务未完成或完成不理想的项目,决定另其延期结题。截止4月25日,我院4个项目都提交了评审材料,其中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校级教学方法改革项目通过评审,两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因课程录像不完整延期结题。
表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概况
项目类型 | 名称 | 负责人 | 检查类型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张小飞 | 年审 |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帅建祥 | 结题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杨 慧 | 结题 | |
校级教学方法改革 | 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为主旨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法研究 | 张小飞 | 结题 |
二、建设措施、成效及标志性成果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圆满完成了包括基础资源、拓展资源、生成资源在内的网站建设,获得了学生、学校和皇家永利相关专家的一致认同。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一,以201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修订版为本,按照课程网站建设标准进行全面建设,保证了网站内容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第二,突出本课程“重实效、重规范”的传统特色,狠抓网站建设内容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第三,以“知识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的建设理念,把课程知识、学生思维、课内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第四,高度重视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网站,包括学生版多媒体课件等。课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有益的成果:第一,项目组组长张小飞为首的项目团队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问题解析答案征集活动中,其答案成功入围,成果按教育部课题对待,系皇家永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一入选答案;第二,项目组成员任重远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第三,项目组成员崔发展入选皇家永利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四,项目组成员共计发表CSSCI论文5篇,专著1篇《超越现代性的两条道路:阿伦特和福柯政治哲学思想研究》;第六,项目组成员获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校级教学方法改革项目“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为主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法研究”,在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部分高校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思政课四门课程内容,并选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试点。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转变教学理念,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单向传授向综合互动转变,由高高在上向平等对话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第二,在教研活动中,试点课程负责教师精心编写研讨问题,形成问题菜单供学生研讨时参考;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比较有益的成果:第一,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角,学习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整体教学评价分数有所提高,项目组成员获得高级别的教学奖励,包括教育部 “教学能手”称号、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组三等奖、皇家永利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西南石油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等。第三,通过研讨,教师科研能力有所提升,课题组成员近两年在CSSCI等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6篇,获得了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皇家永利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南充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励。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项目组教师的努力下,集体攻关、分工合作,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课程资源建设。主要措施主要有:第一,修订和完善了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制作了较高水平的专题教学课件;第二,针对新教材,重新搜集整理了经典教学案例;第三,精选了学生课程阅读参考文献、延伸阅读电子书;第四,搜集了一批重要的高水平学生学习参考网站以及一大批优秀影视资源;第五,对有关重大史实和重大理论问题追踪学术前沿形成了理论动态报告。取得了一些有益成果:第一,形成了课程大部分基本资源、拓展资源、生成资源;第二,项目组教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与对外交流,近2年公开发表教改论文与科研论文10篇,其中CSSCI期刊来源论文4篇。这些工作为本课程今后进一步开展立体化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本课程教学效果打下了较好基础。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原是省级精品课程,有着良好的前期资源基础,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生成资源。其中,基本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内容、重点难点、演示文稿、教案、习题、教学录像(部分);拓展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天空教室互动平台、推荐书目;生成资源包括学生课内外习作成果。课程建设取得了成效:第一,对课程网站的利用与更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对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进行了修改、删减和完善,有利于课程重点的突出和知识内容的更新,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第三,教学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获得了包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皇家永利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西南石油大学青年教师一堂课竞赛二等奖等在内的近十项教学、科研奖励;第四,理论教学与思政课社会实践构建了课内育人与课外育人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认识社会中认识自我,在了解国情、民情时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从而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三、经费使用情况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2014年共使用经费23000元,其中复印费、资料费10000元,劳务费、耗材费10000元,会务费3000元;但校级质量工程3个项目的经费未能按预定计划执行(经费未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总体上,我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有着较大收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原负责人退休,本门课程没有实现顺利交接,使课程录像的建设工作有所延误。
2.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2014年7月前进行了课程录像的部分工作(录制10课时);但由于学校现教中心在2014年9月后,录像工作量太大、优先录制省精品课程,所以后期课程的录制工作有所延误。
3.项目建设经费支出限制较多,报账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建设中的部分工作。
4.有的项目组部分成员教学科研任务重,对项目建设投入力度不够。
5.受以往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平台的影响,教师使用的平台不统一,部分平台的功能比较有限。
6.学校现教中心多媒体录像资源有限、工作量太大,我院两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延期结题均由于该项工作未能按计划顺利完成。
为此,我院建议学校增加多媒体录像专用教室和专职人员,加大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平台的建设投入,适当调整项目经费各模块的支出比例,确保“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高质量与可持续性。我院也将在总结本次检查和评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延期结题项目的调度管理,有效督促在建项目的更新完善,使我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年4月29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