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张小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
||||||
姓 名 |
张小飞 |
性 别 |
男 |
籍 贯 |
四川南充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职 称 |
教授 |
出生年月 |
1964.11 |
|
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
邮 箱 |
407188216@qq.com |
|||
教育背景 |
||||||
本科: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4-1988)(学士); 研究生: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1-2004)(硕士) |
||||||
讲授课程 |
||||||
《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形势与政策》 |
||||||
学术成果及荣誉奖励 |
||||||
一、学术论文 1、2019.07,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2016.04,哲学革命性转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视野》; 3、2014.12,当代科学技术的文化风险与规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4、2013.06,新媒体时代文化生态的嬗变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理论视野》; 5、2012.09,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人民论坛》; 6、2012.07,建立健全高校机关党委工作模式的思考,《学术探索》; 7、2011.1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与推动力量,《理论视野》; 8、2008.07,基于现代风险社会的信仰危机与拯救—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江西社会科学》; 9、2017.07,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视角,《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0、2015.09,大西南少数民族间的跨文化渗透与融合,《贵州民族研究》; 11、2013.12,论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之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12、2012.02,农民社会流动增强与农村干群关系的新变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13、2011.0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研究》; 14、2006.09,科技伦理建构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学术界》; 二、出版专著 1、2021年,《石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 2、2014年,《马克思主义史若干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6年,《断裂与再生——高校新老校区文化传承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三、科研项目 1、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学哲学用哲学的百年传承与经验启示研究》; 2、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哲学意蕴及内在逻辑关系研究》; 3、2021年,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 4、2020年,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中国的四川石油会战史研究》; 5、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难点问题解答》; 6、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的关系》; 7、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三维建构》。 四、荣誉奖励 1、2023年荣获“2023年度皇家永利最美教师” ; 2、2000年6月参加皇家永利高校“两课”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三等奖; 3、2002年7月受皇家永利教育厅表彰获“皇家永利高校‘两课'优秀教师”称号 4、2008年6月获皇家永利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2002年12月获皇家永利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 6、2005年1月获皇家永利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7、2009年2月获皇家永利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8、2013年12月获皇家永利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9、2007年6月获皇家永利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一等奖; 10、2007年10月获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 11、2014年9月获皇家永利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 12、2006年,主编的专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获得皇家永利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