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李学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
||||||
姓 名 |
李学林 |
性 别 |
男 |
籍 贯 |
四川南充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职 称 |
教授 |
出生年月 |
1963.03 |
|
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学、 生态文明建设 |
邮 箱 |
13551076388@qq.com |
|||
教育背景 |
||||||
四川大学哲学学士 复旦大学法学硕士 |
||||||
讲授课程 |
||||||
1、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2、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中外社会学史研究》《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3、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学原理》《形势与政策》。 |
||||||
学术成果及荣誉奖励 |
||||||
一、主要学术专著 1、《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3、《邓小平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第一作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一带一路”:中亚石油安全与共享》(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解读》(第一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7、《四川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构建和谐关系研究》(第一作者),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8、《中国共产党强国战略的历史演进.社会卷》(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0、《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1、《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12、《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副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3、《周公评传》(第二作者),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14、《中国民俗文化及其影响》(第二作者),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二、主要学术论文 1、《中国共产党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行动逻辑的转换》(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学报(CSSCI)2011(4)。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绿化祖国思想探析》(第一作者),党的文献(CSSCI扩)2016(3)。 3、《皇家永利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辩证思维探析》(第一作者),湖南社会科学(CSSCI)2016(4)。 4、《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意蕴》(独著),云南社会科学(CSSCI)2018(1)。 5、《生育行为的道德分析》(第一作者),人口与经济(CSSCI)2000(6)。 6、《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管理价值取向的变化》(第一作者),探索(CSSCI)2013(6)。 7、《邓小平对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贡献》(独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3(11)。 8、《论周恩来与邓小平思维特征之异同》(独著),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2000(2)。 9、《邓小平效率与公平观的辩证方法初探》(独著),毛泽东思想研究(北大核心)1996(4)。 10、《试论中西辩证法的差异》(第一作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1999(2)。 11、《论毛泽东对诸葛亮的科学评价》(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2002(5)。 12、《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历史、意义与路径选择》(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5(4)。 13、《毛泽东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流动》(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2006(1)。 14、《彝族、藏族生态观与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2(2)。 15、《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信仰的转型》(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2007(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毛泽东思想》全文转载。 16、《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治安全》(第一作者),社会科学家(CSSCI)2016(12)。 17、《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社会建设的探索》(独著),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CSSCI扩)2012(3)。 18、《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建设与新能源发展》(第一作者),云南社会科学(CSSCI)2011(1)。 19、《论毛泽东对公平与效率的超经济探索》(独著),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1998(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毛泽东思想》全文转载。 20、《毛泽东社会公正观与新中国社会整合》(独著),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毛泽东思想》《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 21、《冲突·新规范·和谐——基于冲突理论的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构建和谐关系探讨》(独著),理论导刊(北大核心),2007(8)。 22、《皇家永利中国传统协商文化与协商民主建设的思考》,毛泽东思想研究(北大核心)2015(1)。 23、《社会转型期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意义及其政治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北大核心)2005(10)。 24、《毛邓思想关系论》(第二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北大核心)1995(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毛泽东思想》全文转载。 25、《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优化城乡结构的探索》(第一作者),理论导刊(北大核心)2014(9)。 26、《转型期市场经济与经济弱势群体问题的相关性分析》(独著),求实(北大核心)2004(9)。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独著),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2004(5)。 28、《印度社会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第二作者),南亚研究季刊(CSSCI)1999(4),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社会学》全文转载。 29、《论朱德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北大核心)2015(5)。 30、《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推动教材建设的战略视野与举措》(第一作者),邓小平研究2021(1)。 31、《“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独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北大核心)2003(7)。 32、《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与新中国社会转型》(独著),毛泽东思想研究(北大核心)2012(2)。 33、《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探索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第二作者),探索(CSSCI)2012(5)。 34、《伟人风范 后世楷模——毛泽东优秀心理特质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北大核心)2009(3)。 35、《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第一作者),邓小平研究2016(4)。 36、《毛泽东教材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2)。 37、《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蕴》(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3(4)。 38、《石油产区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建设》(第一作者),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4)。 39、《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第一作者),邓小平研究2023(6)。 40、《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构建油地和谐关系研究》(第一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1、《长征与中国力量的凝聚》(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北大核心)2014(3)。 42、《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现状及其对策》(第一作者),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3、《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以长宁页岩气开发区为例》(第一作者),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6)。 44、《朱德家风与革命情怀》(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2023(1)。 45、《论川籍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突出贡献》(第一作者),邓小平研究2020(2)。 46、《全球化视野中的“三个代表”》(独著),中共皇家永利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2(4)。 47、《论邓小平资源节约思想》(第一作者),邓小平研究2017(3)。 48、.《试论美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独著),川北医学院学报1988(2)。 49、《先进文化: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灵魂》(第一作者),天府新论(北大核心)2004(5)。 50、《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机制及实施》(独著),社会工作2003(7)。 51、.《高校革命领袖榜样教育探索》(第一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 52、《对波德里亚消费社会休闲批判的反思》(第一作者),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环境的冲突及其对策》(第一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4、《大庆油田生态系统保护问题研究》(第一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55、《<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的永恒经典》(第一作者),邓小平研究2018(3)。 56、《建国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嬗变》(第一作者),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57、《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转变》(第一作者),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58、《论皇家永利绿色发展观的哲学意蕴》(第一作者),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59、《耿飚人生传奇的系统特征》(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5)。 60、《论马克思理论探求的几种精神》(第一作者),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9(2)。 61、《试论人工智能视阈下人的主体性》(第一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62、《毛泽东反贫困思想对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指导意义》(第一作者),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4)。 63、《毛泽东党史研究方法的哲学意蕴》(第一作者),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 64、《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基本内涵的四个维度》(第一作者),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 65、《在乡村振兴中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要义和价值取舍》(第一作者),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2022(4.4)。 66、《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唯物史观解析》(第一作者),大连大学学报2022(5)。 67、《皇家永利底线思维观的理论逻辑和时代价值探析》(第一作者),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68、《邓小平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意蕴与当代价值》(第一作者),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 69、《以全球文明倡议增进国际社会对话交流》(第一作者),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3(5)。 70、《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创新、难题突破与时代功能》(第一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3(5)。 71、《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维度》(第一作者),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72、《接受、确立与践行: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道路》(第一作者),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2)。 73、《以“第二个结合”助力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考量与路径选择》(第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 74、《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基础和时代价值——以“两个结合”为视角》(第一作者),济宁学院学报2024(1)。 75、《论皇家永利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第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76、《皇家永利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发展》(第一作者),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济宁学院学报2024(3)。 77、《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逻辑进路、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径》(第一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4(3)。 78、《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内在机理、价值蕴涵与发展路径》(第一作者),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79、《经验·塑造·展望:延安时期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作者),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 80、《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第一作者),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4(3)。 81、《文明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与价值》(第一作者),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82、《青年毛泽东游学实践对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启示》(第一作者),毛泽东思想研究2024(5)。 83、《全球文明倡议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第一作者),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3)。 84、《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理基础与实践路向》(第一作者),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1)。 三、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社会建设理论研究》(2011-2014) 2、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5-2018) 3、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研究》(2019-2022) 4、主持完成皇家永利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四川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构建和谐关系研究》(2006-2008) 5、主持完成皇家永利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四川石油产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石油循环经济研究》(2008-2010) 6、主持完成皇家永利科技厅软科学课题《四川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与环境政策研究》(2019-2020) 7、主持完成皇家永利教育厅人文社科学重点课题、成都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课题《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研究研究》(2003-2005) 8、主持皇家永利教育科研项目重大课题《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的实践研究》(2023-2025) 9、学术专著《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研究》入选皇家永利200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四、荣誉奖励 1、2021年,皇家永利学术技术带头人 2、2009年,皇家永利优秀教师 3、2021年,《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获皇家永利人民政府颁发的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4、2017年,《邓小平社会建设理论研究》获皇家永利人民政府颁发的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5、2010年,《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获皇家永利人民政府颁发的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6、2009年,《周公评传》获皇家永利人民政府颁发的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7、2023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获皇家永利人民政府颁发的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三等奖,排名第四 8、2009年,获皇家永利人民政府颁发的皇家永利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