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谢丽

    发布日期:2025-04-08 作者:    编辑:    审核:    点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谢丽

     

     

    四川乐至县

    2022.3-2寸蓝底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副教授

    出生年月

    1973.9.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皇家永利研究

     

    1157425311@qq.com

    教育背景

    199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讲授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国家安全教育》,及文化素质类课程。

    学术成果及荣誉奖励

    一、科研论文     

    12006年,真情与理性写就的雪域高原——马丽华纪实散文论,《当代文坛》第5期。

    22008年,从《鲁迅论》到《落花生论》——论左翼文艺思潮对茅盾作家论的影响,《山东文学》第8期。

    32008年,茅盾作家论之矛盾剖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42008年,回到文学自身:中国现代作家论批评的新视角,《山西大学学报》第6期。

    52008年,困境中的守候——读王手《惩罚》,《名作欣赏》第12

    62009年,中国现代作家论的孕育萌生,《云南社会科学》第3期。

    72009年,立足于文学本位的审美批评,《求索》第2期。

    82009年,“感情的批评主义”:李长之1930年代作家论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92010年,20世纪4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生成缘由,《云南社会科学》第2期。

    102011年,一部特色鲜明的地域儿童文学史——评彭思远《重庆儿童文学史》,《中国儿童文学》春季号。

    112012年,人生的飞扬与安稳,《电影文学》,第19期。

    122015年,南宋遗民诗人的心理认同与诗歌创作,《云南社会科学》第1

    132015年,区域经验与个体人生体验的日常书写,《学术探索》第3

    142016年,艾芜小说与巴蜀地域文化,《安徽文学》第3

    152016年,艾芜小说漂泊情怀的巴蜀文化阐释,《阿坝师范学院学报》第1

    162019年,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5

    二、出版著作:

    12006年,《儿童文学新思维》(论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

    22007年,《论幼儿文学》(撰写部分章节)(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32009年,《重庆抗战文学新论》(撰写部分章节)(编著),重庆出版社;

    42013年,《演讲艺术教程》(撰写部分章节)(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52020年,《石油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研究》(撰写部分章节)(著作),石油工业出版社。

    三、科研项目:

    12014-2017,皇家永利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参与)

    22015-2017年,西华大学省部级学科平台开放课题,四川文化名人艾芜研究(主持)

    四、荣誉奖励:

    1、获2011年重庆市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13-2014年度校级课堂教学质量奖二等奖;

    3、获2017年度校级“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优秀二级奖;

    4、获2021年度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优秀”三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