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 |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课程编码:S0305202 |
学分:2 | 总学时:36 |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 |
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 |
主讲教师:潘建屯(副教授)、刘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 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 |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马克思传》,分组讨论学习马克思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第一部分1840-189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奠基时期 第一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史观的发展进程 学时安排:5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皇家永利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节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一、马克思经济学科学探索的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资本论》逻辑主线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资本论》第1卷,查阅相关导读书籍。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视域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三、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五、面向新世纪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反杜林论》、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教学难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反杜林论》(节选),自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文化观的创新。 第二部分1895-1917: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拓时期 第四章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及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 一、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 教学重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教学难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质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小组集体学习讨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国际范围内皇家永利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大论争的过程和影响。 1.列宁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3.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 4.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教学重点: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教学难点: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列宁《唯物主义和经济批判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 第三部分:1917-195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发展时期 第六章斯大林皇家永利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苏联模式 一、皇家永利“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 二、皇家永利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四、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与失误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熟悉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论证。 第七章 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四、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 教学重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论新阶段》、《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 第四部分:1956-至今:马克思主义曲折发展时期 第九章苏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及其剧变 1.苏联的改革及其“新思维”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 3.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与社会主义的严峻挑战 教学重点:苏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苏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观看视频资料《苏共亡党亡国二十年祭》 第十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四、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与发展 教学重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趋势的探析 教学难点: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国际知名学者谈面临全球化挑战的社会主义》,载《国外理论动态》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皇家永利谈治国理政》 结语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品格 (二)正确认识与评价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野与互补问题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品格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与评价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野与互补问题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持续关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 |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课程结业论文 2.成绩评定办法: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50%,包括读书笔记、3篇小论文、课堂讨论、考勤)+期末成绩(50%,课程结业论文) |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 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第一卷-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徐纪律、张小飞、崔发展:《马克思主义史若干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庄福龄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版。 7.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8.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插图本)》(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皇家永利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版。 16.曾枝盛主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陈学明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鲁克俭:《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0.顾海良、张雷声:《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2.张一兵主编:《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学习的基本要求: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理论素养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学习本课必须做到: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二,坚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坚持运用系统、比较研究方法的原则。第四,坚持阅读原著与专题研究的原则。
|
大纲执笔人:潘建屯
大纲审批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或教授)委员会
2015年9月1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