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郑超:2019-11-13《资本论》第一卷导读(P217-231)
郑超:2019-11-13《资本论》第一卷导读(P217-231)
郑超:2019-11-13《资本论》第一卷导读(P217-231)
日期:2019-11-13
地点:思学楼D507
时间:19:30-21:30
领读人:郑超
撰稿人:陈亿
主题:《资本论》第一卷第217-231页
11月13日,弘毅沙龙读书会由郑超老师领读《资本论》第一卷第217-231页皇家永利价值增殖过程的内容。郑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逐句逐段的分析。
郑老师认为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这句话比较重要。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马克思首先把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来考察,在本部分则考察价值形成过程,这就要求计算对象化在这个产品中的劳动的量。马克思通过详实的阐述和举例分析揭示了价值增殖的秘密,指出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劳动力的使用产生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进而货币转化为了资本。
马克思进一步解读了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马克思指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并给予了充分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过程的实质就在于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最后,马克思指出价值增殖过程的劳动与资本家占有的是简单劳动、社会的平均劳动,还是较复杂的、比重较大的劳动是毫无关系的。
通过郑超老师的导读,大家加深了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导读过程中,刘星老师和张莉老师还就当代资本主义工资分化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参与沙龙的同学们也就理解上的一些难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参会老师:郑超、刘星、张莉
参会学生:罗朝民、杨万兴、林宏艾、文朝虹、杨璐、刘刚、王兴、陈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