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张健丰:2019-10-30《资本论》第一卷导读(P194-205)

    发布日期:2019-10-31 作者:陈亿    编辑:高国良    审核:    点击:[]

    张健丰:2019-10-30《资本论》第一卷导读(P194-205

    张健丰:2019-10-30《资本论》第一卷导读(P194-205

    日期:2019-10-30

    地点:思学楼D507

    时间:1930-2130

    领读人:张健丰

    撰稿人:陈亿

    主题:《资本论》第一卷第194-205

    1030日,弘毅沙龙读书会由张健丰老师领读《资本论》第一卷第194-205页,张老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逐句逐段的分析。

    在导读过程中,张老师介绍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价值变化不可能源于货币本身,也不可能源于流通的第二个行为即商品的再度出卖。马克思认为这种变化只能从一种特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即从对它的消费中产生,而这种商品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但是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必须具有以下条件:一、劳动力只有而且只是因为被它自己的占有者即有劳动力的人当作商品出售或出卖,才能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二、劳动力占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对象化在其中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作商品出卖。马克思指出,劳动力占有者与货币占有者的关系既不是自然史上的关系,也不是一定历史时期所共有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和许多次经济的变革的产物,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才存在。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力这个独特商品的特点。马克思指出:“劳动力和其他商品不同,它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但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时期,必要生活资料的平均范围是一定的。”这种必要生活资料包括维持工人自身正常生活状况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工人家属、子女即劳动力替补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支出费用。

    最后,马克思提出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只要进入生产过程就能看到资本是怎样进行生产的,也能看到资本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劳动力占有者和货币占有者之间的自由、平等以及所有权都是假象,存在的只是作为货币占有者的资本家对劳动力占有者的工人的剥削。

    在导读过程中,老师们还就以前和现在“工作日的时长”、实体经济复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参会老师:张健丰、高国良、刘星

       参会学生:杨华、白朝霞、杨璐、林宏艾、谭琴、刘刚、辜琳丽、陈世莹、吕姝蓉、杨万兴、陈亿、王兴、罗朝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