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张健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十三)

    发布日期:2016-05-11 作者:卢士敏 彭艺格    编辑:卢士敏    审核:    点击:[]

    日期:20151225

    地点:博学楼A508

    时间:19:40~21:30

    领读:张健丰

    记录:张健丰 卢士敏 李丹丹

    主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29-34

    本节导读,张老师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也是大资本和小资本的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情况开始。流动资本通过连续的转化和交换带来利润。固定资本靠节约来使纯利润增长。大资本家比小资本家的优势体现在:固定资本只比小资本家略多一点,这样意味着大资本家和小资本家投入的成本相差不大,而小资本家为了支付这笔必要的成本,几乎把自己的全部资本都投入进去。在此基础上的竞争对小资本家来说势必是处于劣势的。

    大资本家有能力采用以机器为主的工具来提高产量,这导致了产品价格的低廉,为了弥补这部分损失的利润,大资本家就开始大规模生产,靠生产更多的产品来弥合这部分差额。但这同样也导致了生产过剩,小资本家没有雄厚的资本来抵抗产品积压的损失而破产,沦为工人,工人的人数又增加了。大量的工人正迎合了大资本家要求细密分工的需要,这样的分工又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的规模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断的扩大到各个相关领域,因为只有将与自己的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会在利用这些原料时,成本最低,自己的利润才会尽可能的最大化。生产的扩大将各部门集中于同一个人,资本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少。

    参会人员:

    张健丰

    张培高

    崔发展

    张莉

    段俊霞

    卢士敏

    吴祖刚

    李丹丹

    陈海兵

    彭艺格

    同斯琼

    王红

    张梦珂

    杨芳芳

    王忠来

    冯雯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