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崔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八)

    发布日期:2015-10-30 作者:    编辑:陈海兵    审核:    点击:[]

    日期:20151025 星期天

     

    地点:博学楼A508

     

    时间:1930-2130

     

    领读:崔发展

     

    记录:同斯琼

     

    主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类本质异化)56-59

     

     

    本次读书会,继续围绕“异化”问题展开。崔老师指出,皇家永利“异化”的相关争论非常多,他首先引用了英国伦理学家沃尔夫对《手稿》“异化”概念的刻画。沃尔夫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最终形成的,仅仅是将这四个“异化”彼此之间的推演关系呈现出来,“而且,皇家永利异化之本性为何,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文本理解空间恐怕也是太大了。比如,皇家永利何为‘非异化’状态,我们只能够从‘异化’的反面去理解”。同时,《手稿》是否存在一个“异化理论”本身也引起分歧,针对这一点,崔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伍德的观点,伍德认为“有很强的理由去促使我们怀疑,是否存在这么一种‘异化理论’值得后人去予以澄清。就马克思归到‘异化’概念名下的诸种不同的现象而言,它们之间的共通点,仅仅在于它们都牵涉到了某种非自然的分离状态或是敌对关系。但这些相似处,并不足以使得我们断言它们之间有着实质性的联系,或它们都因某个共通的原因而起”。崔老师认为,尽管争议很大,但不可否认“异化”对于思想转变中的马克思的重要性。基于此,崔老师主要针对第三种异化(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与第四种异化(人同人相异化)作了解读。在对诸如“人的普遍性与动物的有限性”、“类生活”、“类存在物”、“异化劳动怎样颠倒了类生活(自主活动、自由活动)与维持肉体生存之间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等重难点问题上,参会师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参会人员:崔发展 潘建屯 张培高 卢士敏 吴祖刚 张健丰 彭雪华 张莉 段俊霞 李丹丹 王忠来 张宇 冯雯 刘玉 同斯琼 曹静飞 杨芳芳 漆利 彭艺格 喻上婧 周颖 陈海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