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李春燕:《德意志意识形态》(二)

    发布日期:2015-04-08 作者:卢士敏    编辑:陈海兵    审核:    点击:[]

    日期20141114 星期五

     

    地点:博学楼A508

     

    时间

     

     

     

    1930~2230

     

    领读: 李春燕

     

    记录:卢士敏

     

    主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第22~27

     

     

     

    李老师首先简要分析了相关文本,重点阐述了德国唯心主义视角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视角之间的区别,强调了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张院长针对这部分的核心概念,如“第一个历史活动”、“第一个需要”、“新的需要”等,谈了自己的观点。与会的研究生则提出了如何理解“世俗基础”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新的需要是否是精神需要等问题,老师们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张院对沙龙的未来走向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参会教师 张小飞   张华春   崔发展   刘晓辉   潘建屯   卢士敏   李春燕   余冠军     张健丰     卢婷婷     吴祖刚       段俊霞     陈芳   朱慧     杨莉   彭雪华

     

    参会学生:杨晓亮   蒋青   王蒙   罗文双   贾海燕   张丽红   李瑶   李丹丹    何炜    肖凯强      毕靓云    梁晨     刘瑄    王忠来    赵红梅    宋新建   刘宁  刘玉   冯雯   张宇   范豫鲁   刘俊岐    赵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