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弘毅沙龙”经典研读活动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发布日期:2025-06-21 作者:何晓 丁鹏    编辑:包治国    审核:崔发展    点击:[]

    为深入学习经典著作,深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620日晚19点,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学楼D507开展“弘毅沙龙经典诵读”活动。此次活动由学院老师王静主讲,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研读活动聚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邃内涵。

    活动现场

    活动中,王静老师从“为什么要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切入,指出这部著作对于理解资本主义本质及共产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她详细梳理了著作的写作背景,回顾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金钱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等相关著作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影响,帮助师生理清写作思绪。在讲解基本内容时,王静老师以“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深入剖析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即物的异化、自我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同人之间的异化,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局限性及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同时,她还围绕“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解读了共产主义作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对“社会的人”的复归以及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等深刻内涵。谈及著作的理论价值,王静老师强调,它是新世界观的萌芽地,实现了方法论范式的创新,对“异化”范畴进行了奠基性阐述,勾勒出共产主义的原初图景。最后,她就如何基于这部手稿进行选题提出建议,倡导师生带着时代问题、“整体性”原则和“回应性”去解读,以找出新的理论生长点,产生新的理论观点,回应部分学者对文本的误读。

    活动现场

    此次“弘毅沙龙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师生搭建了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平台,有助于推动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让经典著作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