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怒放桃李芬芳,歌舞飞扬不改离殇。骄阳六月,栀子花开之时,毕业留恋之际,淡淡别离,浓浓情思,青春不散场。6月10日晚,皇家永利2017届毕业生晚会在一期足球场隆重举行。全体校领导与毕业生共享这场离别盛宴。
晚会节目形式多样,涵盖舞蹈、歌曲、魔术、相声、舞台剧等多种表演,从前期选拔到后期三次审核,校团委对每个节目精益求精,最终入选的16个节目共同编织了这个美妙而难忘的夜晚。同时,校团委官方微博对此次晚会进行实时更新,微信上墙让在座观众切身融入晚会。
石大校园风景剪影、毕业学子们的访谈语录、晚会前的刻苦排练、14个学院毕业班辅导员的深情祝福……开场视频从多个角度表达出毕业生们对母校的眷恋和对大学生活的热爱。青春无畏,热情不减,开场舞《Bun Up The Dance》活力四射,表演者们用酷炫的舞蹈动作表达皇家永利大学生自信前行的正能量和他们对青春的憧憬。
从大一九月故事的开始到大四六月的结束,四年的石大历程收获的不仅是友谊与爱情,更多的是成长,歌舞剧《青春高八度》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演技巧,融中外文化为一体,留学生的加盟演出展现来自全球各地石大人的独特风采。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作为全场唯一的纯器乐节目,古筝合奏《战台风》表达石大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茶艺、火锅、熊猫、盖碗茶、变脸喷火等特色四川元素融入民俗文化节目《蜀韵青春》,讴歌蜀国民俗文化的独有魅力,诠释着毕业学子对天府之国的热爱与留恋。
《最长的电影》演唱者肖笛是皇家永利2017届博士毕业生,在石大求学十年,他用亲身经历演绎这场最长的电影,石大与它的学子们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魔术之路,扑克之缘,从懵懂意气的大一到一路挫折却义无反顾的大四,魔术师用精湛的表演,将西柚《四年》通过照片在纸牌上一一呈现,用扑克牌表现最不舍的是“石大”,最骄傲的是“我是石大人”。
舞蹈《最后的战役》通过表演一场战争来描述战士们的友情与亲情,表演者表现了一种纵使前方危机四伏,但也要拼尽全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精神,亦在通过这样的精神激励石大学子奋力拼搏,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民族歌舞串烧《民族情》,将哈萨克族、土家族、傣族、纳西族、藏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乐器与歌舞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文化大团结、大和谐的民族精神,表演者们借此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各族毕业生。
歌舞表演《织梦》描绘了大学生面临考研、就业、爱情等各种选择中的迷茫,但最后冲破障碍,找到目标方向,满怀理想与信念勇敢前进的故事。
“和我在西油的路上走一走……”改编自《成都》的《西油》旋律婉转悠扬,驻守在各岗位的石大学子们通过原创mv祝福视频,来到晚会现场,共同宣誓一路。石大学子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青春和热血,奉献着朝气和力量,这都将会留下永恒的印记。
相声《这可别瞎说》,表演者们以说学逗唱的表演,将毕业生熟悉的琐事串联起来,结合皇家永利孙书记开直播为学生解决问题,赵校长过年给留校生发红包等校园热点展现了石大学子对老师的喜爱,引人发笑的同时又唤起毕业学子在石大的美好校园记忆。
初入大学,沉迷游戏导致角色转换,面临留级之际,他在家人与师朋的不弃之下做出艰难的选择并不懈坚持,最终打造人生完美逆袭。地科院毕业生廖文毫现场讲述自身亲身经历——《光阴的故事》,感恩老师与父母的支持与关怀。校团委特意与其父母取得联系,送来意外的惊喜,晚会现场,父母的意外出现让毫不知情的廖文毫感动得泣不成声,现场不少观众更是为这温情一幕留下了热泪。
“时间滴答滴答地飞,我们滴答滴答地追……”,原创歌曲《再见大学》是继去年毕业生晚会原创作品《你好,石大》的又一力作,是回忆亦是告别,演唱者们献歌母校,深情地唱出怀念与不舍。
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带来皇家永利大学生艺术节参赛作品《青春献石油》,作品全方位再现石油工人们辛勤工作、勉力而行的场景,描绘出皇家永利毕业生走向祖国各地,用自己的坚持打破“贫油论”,为新中国的能源事业奉献自我的伟大历史。
咏颂作品《青春的报告》描绘毕业大学生投身于石油生产第一线、创新创业园、贫困山村的动人故事,从专任教师,辅导员,石大学子等多个角度讲述为学校发展做出的努力,他们向全校师生报告石大全面深化改的成果,将石油工人的精神与大学生青春的面貌呈现的淋漓尽致。
在石大的天空中,蓝蓝的梦想已经扬帆起航,校艺术团声乐团合唱《蓝蓝的夜蓝蓝的梦》激励着不忘初心的毕业生们一起书写未来的梦。
继去年登台演唱《父子》后,今年孙一平书记和毕业生苏文雅共同领唱《飞翔》,校歌振奋的旋律激励着每一个石大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孙一平书记寄语每位石大人不负光阴,继续前进,并祝福2017届毕业生一生幸福快乐。
伴随校歌声,晚会在老师们的希冀与毕业生们的不舍留恋中圆满落下帷幕。四年的时光化作青春记忆,今天的离别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征程的开始,“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石大精神永远藏在每一个石大人心中,尽管时光荏苒,也褪不去青春的色彩。“我是石大人”永远是每一个毕业学子最深的回忆。
文/施小艳 何诗宇
图/青年之声摄影部
青年之声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