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传承的号召,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以“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文化魅力,领略传统非遗瑰宝”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生动实践,更是对红色基因深刻挖掘与民族文化魅力广泛弘扬的积极探索。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非遗文化种类繁多,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凉山也是红色革命的沃土,红军长征期间在此留下了众多红色遗迹,培育了灿烂的红色文化。因此,实践队将实践地点选在凉山,从冕宁到西昌,再到会理,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心灵感受历史,将青春的热情与智慧播撒在凉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着青年学子的力量。
启程冕宁,铭记彝海结盟的光辉篇章
7月11日至12日,实践队抵达冕宁县,前往参观了彝海结盟纪念馆与彝海结盟纪念碑。在庄严的纪念碑前,队员们肃立默哀,聆听讲解员讲述红军长征途中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传奇故事。这一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这段历史佳话不仅展现了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也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纪念馆内的珍贵文物和图片展览,深刻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中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智慧。同时,实践队拍摄了双语宣传微视频,记录下这段历史佳话,传播红色文化。
转战西昌,探寻奴隶社会的历史足迹
7月13日至14日,实践队转战西昌市,先后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和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不仅是我国的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民族学专题博物馆,被誉为“专题博物馆的典范”。在这里,通过丰富的文物和生动的场景复原,队员们仿佛穿越回古代凉山,见证了“一步跨千年”的伟大历史巨变。而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则展示了近年来凉山州在脱贫攻坚战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队员们见证了凉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壮丽篇章。
会理之行,感悟红色文化与非遗魅力
7月15日至16日,实践队抵达会理县,探访了会理会议遗址和会理绿陶产业园。在会理会议遗址,队员们重温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节点,深刻体会到革命道路的曲折与坚定。而会理绿陶产业园则让队员们领略到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非凡魅力。绿陶作为彝族非遗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设计让队员们赞叹不已。通过亲身体验绿陶制作过程,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实践感悟,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在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中,“彝脉相承·遗韵长征”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收获满满。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红色革命的历史传承,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自我,提升了综合素质。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展望未来,“彝脉相承·遗韵长征”实践队将继续秉承“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