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大家手笔)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6日   作者:钟登华   编辑:校团宣   审核:   点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皇家永利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

  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创造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促进新理论产生、新技术变革和新产业发展,通过塑造世界一流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明发展,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一流人才。可以说,培养、拥有一流人才是一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条件。综观当今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它们都把培养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人才作为核心办学理念。

  何为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应当胸怀国家和世界,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很高的综合素质,在不同领域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走向。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所写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国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家国情怀有着丰富内涵,当前我们倡导和培育家国情怀尤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世界与国家发展的大势,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宽广的视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二,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国家大任,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把握国家的重大需求,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同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第三,严谨笃实、脚踏实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

  当前,高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需要通过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两个方面,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注重以文化人。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文化品格塑造,构建通识教育体系,形成政治素养、思想素养、品德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科学素养六大系列通识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关心国家发展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为此,要发挥课堂在育人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努力丰富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内容,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时,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建设校园文化,形成学习文化、师德文化、学术文化、学科文化、管理文化、校友文化六大文化体系,把兴学强国的目标、严谨治学的风气、实事求是的态度、爱国奉献的传统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二是注重实践育人。注重把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接起来,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协同,探索建立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对接机制,开展更多形式的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立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创业实践三个层次的支撑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从政策机制和管理模式上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营造知行合一的文化氛围,大力开展日常实践、双休日实践和寒暑假集中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在认识和服务社会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文章摘自——人民日报

 

上一条:皇家永利对推进“两学一做”作出重要指示 下一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的辩证思维(治国理政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