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栏目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部:“蛋糕”怎么分?促进公平才见水平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08日 作者: 编辑:管理员 审核: 点击:[]
人民日报评论部:“蛋糕”怎么分?促进公平才见水平
——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③
本报评论部
公平不仅体现在结果上,很多时候更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不仅是分到多少蛋糕,也是怎么分蛋糕
同样是挂号就医,“关系户”可以批条子加塞;同样是参加招聘,性别、身高的歧视将人分级分类;同样是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在一些领域却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社会生活中的这些“不平事”,未必普遍,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公平感受。
今天,追求公平已是时代的最大潮声,呵护公平则是社会的基础共识。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公平的高考制度,家庭贫困的孩子何以通过寒窗苦读成为大学生?如果没有公平的市场规则,小职员怎能凭借辛苦打拼变身大老板?著名作家肖洛霍夫曾说,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公平,就是希望的种子。
在当今中国,公平更成为一把重要的价值标尺,一种凸显的权利诉求,甚至成为衡量幸福的关键指标。为什么生活变好了、物质丰富了,还有那么多牢骚不满?为什么发展起来以后,问题依然不少?说到底,是因为人们对公平等更高层次的问题有了更多期待。当网友吐槽“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时,我们应该思考,是否因为起点不公影响了人们奋斗的信心?当民企感叹遭遇“玻璃天花板”时,我们应该重视,是否规则不公阻碍了市场活力的迸发?权利、机会、规则方面的种种不公平,已经成为发展进步的障碍;人们对公平的朴素认知,也已经体现为对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人的期盼。正因此,党和国家才把“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当作推进改革的重要目的;把扫除公平障碍、促进人民福祉,当作推进改革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对于各级干部来说,促进公平是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善于促进公平才见治理水平。我们常说,做大了蛋糕,还要分好蛋糕。所谓“分蛋糕”,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在利益诉求多样、权利意识高涨的今天,能不能搞好发展已经不再是评判工作的单一标准,如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考验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因为处理不好外来群体和本地居民的关系而引发争端;一些地方建设热情很高,但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却触碰到群众利益的红线。如果不公不义引发稳定问题,谈何改革发展?如果发展成果难以福泽大众,我们倾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是为了什么?
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平不仅体现在结果上,很多时候更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不仅是分到多少蛋糕,也是怎么分蛋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出台前有没有征集民意?重大决策有没有经过论证、听证?权益受损群体有没有得到申诉机会?对程序的严格遵守,是各级领导干部尤需补上的一课。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用程序编好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保证看得见、有实效的公平。
倡导公平、促进公平,从来不只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冲破各种隐形的制度壁垒和透明的“玻璃门”,常常需要与旧观念进行激烈的较量;而要清除那些吃拿卡要的权力寻租者、徇私枉法的秩序破坏者,维护社会公义,更是要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没有冲破藩篱的智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损害公平的症结难以破除,改革的深化难以持续。
篮球运动员姚明退役时曾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他有机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梦想。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正是因为我们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有信心。这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惟有树立公平的理念,用公平的视野去决策,用公平的行动去实践,用公平的标尺去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公平上取得突破,每个人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8日 05 版)
上一条:吸收文化精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下一条:在改革发展中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