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理论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栏目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现代化的新路径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作者:         编辑:管理员         审核:         点击:[]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同时要求立足新的实践,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继承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思想威力和改变中国各方面面貌的巨大实践威力,充分证明它不仅能够把中国带向现代化,而且能够创造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模式、开辟现代化的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
  现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在西方国家此伏彼起的现代化浪潮中,饱受欺压和屈辱的中国人民也在逆境中积极探寻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在经过反复的历史比较和选择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崭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独创性与优越性。
  这是一条推动发展中大国迈入现代化的新路,带来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在过去300多年间,世界上只有欧美、日本等国家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涉及13亿人口,是当今世界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而且,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大量依靠外部要素资源、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现代化旧路已经走不通,而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借鉴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和经验,利用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现代化。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初步解决了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从传统封闭式社会转变为现代开放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表明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发展中大国迈向现代化的新路。
  这是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推进现代化的新路,证明现代化的模式并不仅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西化模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共同愿景。然而,一提到现代化,似乎都是与西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模式要么是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原生,要么是学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形态和发展模式。实际上,现代化的模式并不只有西化这一种模式。中国在面对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特有难题与困境时,选择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推进现代化的道路,创立了发展中大国推进现代化的新模式。归结起来,中国的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依托、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为旨归、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现代化的一般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新模式必将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一条在东方文明古国推进现代化的新路,昭示现代化同样可以植根并生长于深厚的历史文明底蕴之中。现代化是推进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和制度变革的过程,是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也是内因与外因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化最早发端于英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包括私有财产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在内的现代化制度创新。通常认为,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利于自发性地产生现代化,但可以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事实也证明,儒家文化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这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文明成果与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必将使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蓬勃的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理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全面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全面推进现代化有着独创的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
  推进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的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推进经济现代化的体制基础和动力源泉。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必将更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现代化。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基本要求。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法宝。
  推进以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为核心要求的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现代化以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等为基础,并对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在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正在有序推进。党和国家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不断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立足于体现时代要求,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现代化新路的价值指向
  中国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坚持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又立足本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而不盲目照搬别国模式,成功开辟了发展中大国以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实现现代化的崭新路径,从而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世界现代化的道路。
  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优势,丰富了后发国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现代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开启的,发达国家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现代化似乎与资本主义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大多属于后发式、外生型现代化,后发国家自主选择现代化道路自然要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固有模式的影响和束缚。中国的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能够有效避免陷入后发国家现代化困境,从根本上讲在于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然,这一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我们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避免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又摒弃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有模式和制度缺陷,为后发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统筹现代化事业,超越了西方早期以物为本发展模式的局限。由于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姻,在早期西方国家形成了工具理性至上的思维方式和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增进人的幸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归宿,实现了对以物为本发展模式的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上确立了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提出了引领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新主张。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主张,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高度对当代中国如何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科学回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内含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性要求,又具有开辟现代化新路的特殊性内涵。作为对现代化路径的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注重把谋求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与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价值诉求相融通,更显得境界高远、前景广阔。
  (执笔:孙肖远 章寿荣 布成良 江里轩)

上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进展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