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容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治理经济的成功经验
共容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治理经济的成功经验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权衡
在中国发展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大致看出几条脉络:1949年以前28年,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党建立新中国并奠定了实现民族复兴与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体制大转型实现了“中国增长奇迹”;新中国60多年民族复兴与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模式”等。这些不同发展时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变化和绩效都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并在党领导和推动下完成的。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发展实际上是不断实现中国梦的过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梦想、建立新中国的梦想、复兴与增长的梦想以及追求现代化的梦想。在追求和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共容性组织的政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近百年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发展经验。
百年梦想,百年发展:政党治理经济的六条成功经验
1、中国共产党必然成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与国家独立以及现代化发展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格局的领导力量。当代中国的政权建设有自己特殊的历史逻辑,即中国共产党组织社会力量通过革命手段夺取并巩固政权。这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不同。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沿着从政治一体化到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共产党被推上历史前台,承担起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历史的选择,这一点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质必然与政党推动及其战略抉择有密切关系。
2、制度重构、体制选择与发展战略三位一体实现了中国百年民族复兴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内容,而导致这三大因素有机结合并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则是政党推动和抉择。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始终把制度建构和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复兴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注重体制创新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这为改善和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奠定了重要基础。制定和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功因素。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了旨在实现强国梦想的工业战略、富民梦想的城市化战略、强国梦想的开放战略以及现代化梦想的信息化与人力资本战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人有了期盼建立国家和制度体系的建国梦想、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梦想、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民族复兴与经济增长的梦想,以及通过赶超战略实现现代化的梦想,为此,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推动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对外开放战略。这些战略成为推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路径。
4、中国崛起的体制动力和资源配置方式选择表明,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实现民族复兴与经济发展的最佳体制。中国共产党在推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创新转型方面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一般而言,市场体系的培育以及市场机制的发育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推动和培育,政党的角色和作用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政党、政府和市场三大因素,形成三元治理结构与模式,共同形成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合力与动力。
5、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福利与国际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百年复兴和增长极大改变了旧中国丧权辱国的落后局面,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大大提升。中国崛起、中国奇迹乃至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国发展的巨大绩效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和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6、中国共产党遵循实事求是和创新精神,善于发现发展中的错误和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并改正错误,纠正经济发展失误。中国共产党推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发展模式失衡的问题。中国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的新理念,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争使中国经济能够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地区平衡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力争推动中国从追求经济增长到实现全面自由发展。
百年探索,百年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八个理论支柱
透过这些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理论性结论和认识,这些理论和认识可以说是决定和支持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观点。
1、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和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领导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与经济现代化,这是决定执政党长期执政并引导发展的重要合法性和动力。中国大国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民族复兴、经济增长与自由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兴衰的历史,尽管各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各有不同,但核心的要素都是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中国作为大国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除人口因素、地理概念外,大国发展的中国含义还应当包含实现民族复兴;实现经济增长,即通过发展经济和科技进步,努力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自由发展,即包括实现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全面进步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内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
2、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政党角色,其成功的秘密在于党的共容性组织特征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内在激励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7000多万党员组成的精英组织,具有内在激励去推动经济增长,因为组织的利益与社会福利是基本一致的;更重要的是,作为共容性组织,一开始就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大意义,意味着这个组织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该组织的利益与社会其他利益群体在福利和效用目标上是一致的,因为该组织“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有非常广泛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基础;该组织的“共容性”还体现在对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以期实现各种组织与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平衡与协调发展。正是共容性的特点,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使经济增长形成内生激励机制,获得内生动力。中国百年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体制变迁、战略选择三位一体的逻辑框架,正是在共容性组织推动下实现的激励性增长的必然反映。
3、中国共产党治理经济的成功,也得益于政党功能的一系列重要转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属性,但是其生命力在于成功转型的实现,包括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型、从党的意志转化为政府行为的转型、从党的政策到国家法律的转型、从政党推动到市场主导的转型。正是这些依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作出的转型和调整,才使得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适应性发展的路径,推动经济增长走向成功。
4、中国共产党治理经济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党由于共容性组织而形成的共识:意识形态的共识、基本制度的共识、纠错纠偏的共识、经济增长的共识、市场经济的共识、对外开放的共识、科学发展的共识。正是这些共识,使党能够在重大政治议题、发展战略以及事关经济社会问题的政策上,组织成员内部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减少合约摩擦和行政成本,提高效率。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善于学习一切文明成果和先进经验,同时能够结合中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模式。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其崛起模式不具有可复制性。中国式的现代化路径可能不同于欧美、日本,而是在中国这块土壤里生成并发展出的具有中国特质的现代化模式。中国不会把自己的模式输出给其他国家,因为中国也曾经在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上走了很多弯路。中国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应当选择适合自己国情和实际情况的道路。
6、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执政党作为共容性组织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调整。从经济制度、发展战略的建立和调整到经济体制的选择,执政党始终通过积极的适应性调整,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和发展。制度创新带来经济增长活力和效率的极大释放。
7、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共容性组织特征决定了其善于学习各国发展中的先进经验推动发展。因此,学习效应、模仿效应使中国少走很多弯路,实现了赶超。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后发优势的体现。
8、百年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复兴的梦想尚未完成,中国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面临转型和创新。民族复兴的梦想与蓝图尚未实现,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中国的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和转型。这将是下一个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无疑将继续发挥极其重要的领导、组织和推动作用。
上一条:人民论坛:共产党为什么能发展生产力 下一条:90年:坚定的信仰,与时俱进的战略目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