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化工院>>正文

【校庆特刊】历届校友专访:石大的历史里,有你的故事

供稿:罗银川 朱玮 宋梦嬡 王宇琦 潘树铭 雍姗姗 尹露  编辑:化工院  审核:陈刚  发布:2018年11月01日  浏览:次

时光荏苒,岁月积淀,西南石油大学已走过六十载的光辉历程。母校六十岁生日这一天,五湖四海的校友汇聚在这个他们心心念念的地方,共同为母校送去最美好的祝愿。

58级校友张育芳:忆往昔峥嵘岁月,难忘昔日西柚情

1958年,西南石油大学诞生于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首任校长马载带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的教师,安营扎寨于荒野之上,秉承着立志“把祖国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的精神,从无到有,创建了新中国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58级炼制系老校友张育芳回忆到,在那段时间里,学生和老师们真的是一边学习一边劳动,马院长对学生们也是关怀备至。当时在建校时工地上下大雨,马院长就亲自为所有人熬姜汤,嘱咐大家注意保暖,不要感冒。为了让学生们吃上热饭,马院长就把自己的棉被拿出来围住饭盒用以保温……

1960年朱德元帅前来视察学校,指出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过于匮乏,学校便从58级的同学中选出300多人分别学习化学、物理、政治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张老笑谈到这就是“拔青苗”——从青年学生当中培养教师。当时因为经济困难,粮食严重不足,学生们营养跟不上,很多人都得了水肿,学校就精简人数,而自己当时也是留下来的幸运儿之一,得以继续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在问及当时的招生形式时,张育芳老校友回忆道:“当时是没有招生的,我们都是国家分配过来的。当时学校还未建成,全体师生响应马院长的号召,白天建校晚上上课,经过三年艰难困苦的时光,终于建成了当时的教学楼。当时选择石油炼制这个专业,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祖国的需要。为了让祖国摆脱石油落后的帽子,我们这一辈人都是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当时四川发现了川中油田,我就主动申请从北京石油学院分配过来咱们学校。当时是500个农民养活一个大学生,国家培养了我们,免学费让我们读书,所以我们大家都是服从国家分配的,国家哪需要我们,我们就义无反顾的就往哪儿去!”

当说到学校的变化时,张老用一句“旧貌换新颜”来概括。从一排排小平房到现在拔地而起的高楼,旧貌虽不再,故情仍留存。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之前的大学生自进校起,便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守心中,现在的学生,心中可能多了一丝迷茫。对此,张老寄语石大学子,“学生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确定自身发展目标后,先学好基础学科,继而一步步越做越强、越做越好,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文/罗银川、宋梦嫒 图/朱玮)

77级校友娄建丽:忆往昔师生情谊,叹母校之变化

未等开口询问,77级化学师资班的校友娄建丽便笑开了:“你们要问些什么呀?时间过去好久了,要容我好好想想,以前的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

在轻松愉悦的笑声中,我们的记者也开始了正式采访。在谈及娄校友以前的学习经历以及对大学的印象时,她连连笑着摇头,直说当时哪有这么多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时期特殊,老师也没有这么多,这一个时期全国的院校师资都比较紧缺,而学校当时基本上都是在为其他石油学院的基础教育服务,比如油气储运、油气开采等。学校成立师资班就是为了向教育系统输送专业的师资力量。当谈及学业生涯中的印象最为深刻事情时,娄建丽校友提到了她的老师。她说到,老师在世界观、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当初,她们深信“人定胜天”的观念,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成功。但老师教育我们说,我们必须要遵守自然的客观现实,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必须跳出事情本身,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老师这种对待事情的态度对她自己此后工作和学习启发很大。

说到母校的变化时,娄建丽校友觉得此次60周年校庆甚为温馨、体贴,一进校就有签到、照片留念等流程,宣传海报、挂牌以及一进校门那巨大的欢迎回校的横幅,都让我们这些老校友感受到喜人的校庆氛围。看到学校发展这么快,我们是由衷地感到高兴。谈到大学生的理想抱负,娄校友沉思许久,她说现在的学习条件较之以往的确好了很多,图书馆、体育馆、各种硬件设备实验设施等都配备齐全,现在的大学生太幸福了,学习氛围也好了太多。至于“新时代千禧宝宝”们的理想问题,也不用干涉过多,颇有些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意味。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学校正是为其发展保驾护航之所在。(文/罗银川 图/王宇琦)

87级校友高宇:助力学子奋发图强

1985年,在学科带头人罗平亚院士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87级应化校友高宇,现任四川博盛永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企业家的角度,对年轻的莘莘学子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有些同学过于注重专业细节,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却忽略了其他领域知识的涉猎,这会导致自身未来发展的不平衡、不完善以及就业的不适应;第二,学生应该更加注重世界观的树立、注重方法论的培养,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开拓能力,为学分而学习,使自己成为新式学习机器的做法,是极不理智的行为;第三,大学到底应该学什么?大学所学的多为基础课程,是为未来发展奠基、清除障碍的,而现在的学生只关心书本的死知识,对接触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足。青年学生应做到既学好基础课,又保持对新事物的强烈地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这些才是企业单位梦寐以求的人才。

高校友还谈到,曾经的大学与现在不同,现如今,大学的各项制度已趋于完善,剩下的发展还得需个人努力。大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具,它只是一个平台,只有自己要找好发展方向,你的未来才能发展为你想要的样子。高校友说到,无论是曾经的母校和现在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母校,他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希望这种骄傲和自豪能够长留在一届又一届石大学子的心中。(文/罗银川 图/潘树铭)

02级校友袁志平:见证校区搬迁

02级应化校友袁志平,现任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经理。他曾在南充校区读两年本科,05年搬到新都校区后,本科加研究生又攻读了五年。期间,他经历了校区搬迁及08年汶川大地震。在谈到学校变化时,他感慨南充校区的环境优美,感慨新都校区快速的信息传递、便捷的交通以及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到汶川地震时,他说可能是因为四川人的缘故,前一天晚上还在实验室里奋战到凌晨两点,回宿舍后睡过头了,连发生了地震都没感觉到。但是后来看到相关新闻报道,还是着实替汶川的同胞们捏一把汗。

袁校友说到,他们公司现70%以上的员工都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非常感谢母校为祖国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同时提出希望,希望以后能与学院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作为学长,袁志平寄语学院的师弟师妹们:“在学校一定要多注重创新,不要读死书,一定要多参与科研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这也是目前化工企业都迫切需要的人才,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文/罗银川 图/雍姗姗)

08级校友杨涛:忆往昔同学友谊,寄情母校华诞

重返母校,谈及自己对学校变化的感受以及从石大毕业到现在工作发展的人生经历时,08级环境工程校友杨涛感慨颇深。他当时是班级里的班长,有趣的是,这个班长是他不在现场的情况下选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是“临危受命”。也正因为这样,带着同学们心底对他的那份信任,杨涛就这样扛起了班级的大旗。四年来班级里大大小小的组织事务,他事事巨细,直到现在他与班级同学都保持着深厚的感情。

在谈到如何平衡学习与工作时,他给了几点建议:学生干部经历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一种服务的传承,也是一种成长的超越。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知己知彼,有效了解自己大学里应该和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好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工作经验,提高自我学习的效率以及工作的成果,创新自我工作思路和学习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自我素质,这些能力对未来顺利进入社会职场有很大帮助!当记者问道作为学生和校友参加校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时,杨涛风趣的说到:“不管是学生还是校友,石大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这就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杨涛还寄语石大学子道:“大学的意义在于给你提供一个追逐梦想的平台,鼓励你自由去飞翔,并为你提供足够完备的外部条件,但梦想能否如预期那样花开,则需要看你自己如何去奋斗和坚持!学生干部这个角色,是撬动我们大学梦想的支点,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学习和工作对我们都十分重要,在专注的学习同时我们要积极做好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学习和工作的平衡点……”(文/罗银川 图/尹露)

学生记者手记

聆听了这么多优秀校友的真实事迹,让身为学生记者的我们深受启发。优秀校友为母校、为祖国的发展增砖添瓦,西南石大则为我国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提醒我们,作为石大的学子,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向优秀的校友看齐,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学习校友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拿出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干劲儿、韧劲儿去学习。今日我以母校为傲,来日母校以我为荣!

图 58级张明洪校友分享故事

58级张育芳校友接受采访

图77级娄建丽校友分享经历

87级高宇校友寄语石大学子

图 02级袁志平校友接受采访

 图 08级杨涛校友分享同学情谊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地址:皇家永利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思学楼2楼a区、ab区) 联系电话:(028)83032213、830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