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编辑:化工院 审核:陈刚 发布:2019年04月08日 浏览:次 |
“珍惜时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坚定梦想,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热爱生活,做一个阳光乐观的人。”这是化学工程与工艺2016级卓越班文芳小组导师孙师傅对他们的叮嘱。2019年3月,对于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016级卓越班的同学们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个月。33名卓越班同学在王豪、余亚兰和蒋勇老师的带领下,远赴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的京博石化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炼油石化工程实践活动。
翻转课堂,在实践中融通知识。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主要是从石油的化学组成、性质和对石油产品的要求出发,系统阐述石油加工的方法、过程及相关理论。但其涉及众多反应、装置和设备,如果只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缺乏直观认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现代石油炼制工业是大规模连续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设备、管线成千上万,只有实实在在地进入石化工厂,进入石化工厂的生产一线,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在王豪老师现场传授《石油炼制工程》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的33位卓越班学子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了11个小组,进入不同的炼化及化工生产车间,在车间师傅的带领下分别钻研着自己的课题、学习不同的经典的生产流程。
图1 王豪老师现场授课
几百页的操作规程、复杂的PID图纸、毫无头绪的课题、不熟练的专业软件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场装置,都不能阻挡同学们前进的步伐。在经过车间师傅的指导和同学们对操作规程的研读后,同学们采用对现场装置的亲身讲解的形式。不仅理清了生产流程,也掌握了装置的设计原理,还能结合所学的石油炼制工程,分析生产中的各馏分组成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等。
“将传统课堂‘搬到’企业,让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上课模式。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都可以在生产实际中一一印证,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在京博实习,通过与老师以及技术人员交流,我们将学习范围扩大到了课本以外,并对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串联运用。这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们深入地了解、认识化工行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2016级卓越班的陈娉婷表示。
图2 同学们结合现场讲解装置流程
图3 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
仁孝文化,在熏陶中规范言行。
坐落于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的京博石化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仁孝”文化为核心,包括“家根、家风、家训、家道、家德、家法、家业”理念的文化体系。其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理念贯穿了整个生产实际。哪怕是“不浪费粮食”、“随手关灯”等极小细节的要求,每一位员工也都在认真执行着。“安全第一”对于工厂一线而言绝不是说说而已,在公司道路上随处可见成列行走的员工们。在京博,仁孝文化与安全规范早已熟悉于每一个“京博人”的心中。
而我们的石大学子,也从最开始的略微不适应,到后来的自觉成列行走、自觉空盘、自觉上交电子产品的过程当中,明白了行业对安全的极度重视和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尽早养成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罗娅玲同学在日志里这样写道。
图4 妇女节的蛋糕
2016级卓越班于2019年1月建班,这样一个临时组成的班级,于这一个月的实习期里,通过王老师余老师为大家组建的“妇女节蛋糕”、“跳绳比赛”、“表演晚会”等活动相互熟识,在距离学校两千公里外的京博里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大家在实践之余休闲相互了解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图5 跳绳比赛
课题研究,在挫折中提升能力。
而对于课题,同学们从文献调研开始,一步一步地了解课题背景,再结合专业知识理清课题的解决思路。卓越班的同学们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课题——生产数据缺乏就自己去现场装置抄表,方案内容有所欠缺就小组一起头脑风暴。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最后成功为公司提出了可行的优化方案和建议。
3月29日,我们卓越班的同学们以课题答辩的形式,在京博厂长董总、各车间师傅和王豪老师、余亚兰老师、化工院党委副书记陈刚老师的见证下,成功为自己、为学校、为企业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图6 小组课题研讨
图7 与企业导师探讨
图8 同学们的答辩现场
“卓越班”作为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的摇篮,通过这次京博行让同学们将化工基本理论与炼厂真实设备结合,极大地启发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实际工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而非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空想。“炼油行业不可取代。”王豪老师不止一次强调。
此次京博之行,卓越班同学们探索石化企业,了解炼油行业生产一线,近距离学习流程与设备,以现象为基点深入思考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提出其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或许十分艰辛,但其成效无疑是令人欣喜的——它不仅锻炼加强了学生们的工程意识,也增强了学生们献身石油、知识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
图9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