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同学们感受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体会民族服饰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与精神,6月1日晚,以民族服饰为主题的第二十期大学生微讲堂活动在思学楼B210举行。我院辅导员袁桔,新疆内派民族教师艾力出席本次活动。
“是苗家的服饰之美生活之乐,是回民四合院里的风土人情,是游牧民族蒙古袍的故事,也是礼仪之邦汉服饰的点滴”,通过四位主讲人的分享,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民俗服饰与文化之旅。
把幸福穿在身上——苗寨情缘
2017级市场营销专业的欧阳运佳以苗寨的相关视频开场,谈到苗寨便装的朴素,盛装的华美。“欧欠和欧欠嘎哈系,有着一针一线都富含韵味的苗绣,是苗家人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的载体。只要是苗家人独具魅力的传统服饰,都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穿在身上的幸福。” 欧阳运佳向同学们讲述道。
四合院里的民族记忆——甘肃“回”忆
2017级市场营销的芦阳,一个来自甘肃的小伙,他用自己儿时故事讲述回族衣着及民俗文化的点滴。整齐、美观、简朴舒适、大方简洁却少不了伊斯兰的图案作为装饰作为回族服饰的几大亮点,这充分表现出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他讲道:“民族的东西一定不要被同化,被淹没,被遗忘。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有地方特色的,也就越是有独特竞争力的。”
马背上的蓝天——蒙家智慧
“地域和民族给了蒙古人智慧,创造出这绚丽多姿的袍饰。蒙古袍已然成为了蒙古族的象征。有蒙古袍出现的地方,就有悠扬的长调和优美的舞姿,豪爽和豁达的蒙古人。”来自2017级艺术学院编导专业的封胜男为我们讲述有关蒙古服饰的内涵。通过对于蒙古的图片和旅行经历,封胜男带同学们领略到蒙古战袍、鞋帽、摔跤服、嫁衣等的穿戴习俗风情。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汉服印象
从汉服的起源到现如今的发展,从不同的种类到其他民族的借鉴,2017级公共事业管理的王文君将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知识向我们娓娓道来。她将上衣下裳、深衣制、襦裙制、韩服、和服的来源以图片解说的形式,加强同学们对汉服的更深层次认识。“喜欢汉服,明白汉服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升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响应皇家永利总书记的号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王文君说。
分享结束后,袁桔和艾力为四位主讲人分别颁发奖杯聘书,并合影留念。本次的微讲堂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一场心灵上的服饰文化之旅,同时也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欧阳运佳分享苗寨情缘
芦阳分享甘肃“回”忆
封胜男分享蒙家智慧
王文君分享汉服印象
【关闭】
版权所有?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