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典型经验】武汉大学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文化育人 |
2022-03-08 09:50 |
近年来,武汉大学深入学习贯彻皇家永利总书记皇家永利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持续探索新形势下高质量推进文化育人新方法新途径,努力让校园更具文化气息,让文化发挥更大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有力的文化支撑。 强化思想引领,弘扬主流价值,让文化育人“更聚焦”。一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皇家永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皇家永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做实师生理论武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出一批重大理论成果。2021年皇家永利专家学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三报一刊”发表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文章28篇。二是以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学习宣传阐释活动。构建以专家宣讲团为牵引,以博士生宣讲团、青年讲师团、“榜样珞珈”宣讲团、“珞珈银龄”宣讲团为支撑的理论宣讲体系。举办武汉大学“融媒大讲堂”,邀请青年讲师团成员结合自身专业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成功举办14讲,受众达百万余人。三是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师生日常,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击新冠疫情、建党百年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弘扬抗疫精神 坚定爱国力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主题教育,举办“七一”“十一”升旗仪式、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红色电影月、红歌传唱等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传承优秀文化,凝练大学精神,让文化育人“更厚重”。一是充分发挥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健全国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通识课程“中华文明”板块的建设力度,出版40年戏曲民俗研究成果《郑传寅文集》,打造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楚剧基地,弘毅学堂积极创建书院式学术社区,培育特色书院文化。列入学校“三大导引”课程的《中国精神》《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博雅弘毅、成人成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深入挖掘校内红色文物资源及其育人内涵,传承珞珈红色基因。加强对校内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重新布展周恩来旧居纪念馆,推动李达旧居纪念馆建设,打造“珞珈山十八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育人载体。讲好校史中的党史故事,开设《党史百年》《党史人物》等系列专题,组织“珞珈山下读党史”等红色教育活动,精心拍摄李汉俊、陈潭秋、董必武等校史中的党史人物系列视频。三是坚持不懈建设一流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加强文化顶层设计,探索制定新时期武汉大学文化建设规划。规范统一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命名,加快建设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凸显独特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全面启动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组织开展“从珞珈山到乐山”系列学术、文化、校友和学生活动,话剧《西望乐山》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把握契机节点,打造特色品牌,让文化育人“更暖心”。一是围绕招生季、开学季、樱花季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武大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显的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典礼仪式育人功能,强化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职仪式、荣休仪式等“四大典礼”的教育性和仪式感。连续五年为毕业生倾力打造盛大、庄重的毕业典礼,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被誉为“最美思政课”。2021年3月樱花节期间举办抗疫医护赏樱专场,讲好武大抗疫故事,全校师生爱国荣校的真挚情感进一步升华。二是在时间积淀中不断擦亮经典校园文化品牌。连续70年开展梅操电影放映,连续38年举办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连续36年举办樱花笔会,连续33年举办“珞珈金秋艺术节”,连续11年举办“珞珈红色文化节”,连续9年举办“读书节”等,形式内容进一步丰富优化,在赓续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提档升级。三是培育一批有感染力、有号召力的原创艺术文化精品。学校自主投资、创作、拍摄电影《朱英国》,武大师生通过参与影片的创作和表演,真切体会“全国优秀教师”朱英国院士的精神与情怀,达到讴歌一位典型、弘扬一种精神、锻炼一批人、教育一代人的目的。创排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的舞蹈《送红军》等文化精品,用艺术的力量濡染师生心灵。 结合时代特点,拓展平台载体,让文化育人“更现代”。一是着力打造历史、艺术和自然三大“博物馆群落”,构筑文博育人高端平台。2020年武汉疫情好转后,举办湖北省首个综合性抗疫展览“我们在一起——武汉大学抗击疫情特展”,共接待团队310批、观展53147人次。2021年围绕建党百年,举办“党史中的武汉大学”“毛泽东主席艺术形象主题展”等大型展览,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用。二是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精心搭建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学校入选首批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9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制作《樱为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融媒体作品,全网播放量超千万。目前运营的融媒体平台超过22个,粉丝总量超过900万,微博、微信等媒体影响力长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三是新建一批现代化建筑场馆,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最美大学校园”展现全新气象。当代楼、振华楼、尖端科技楼、人文社科楼等现代化大楼投入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景观电梯房的学生宿舍如期竣工,延续校园文脉,凸显学府新貌。校园速通门禁系统、校园智能交通数据可视化平台初步建成,网上办事大厅业务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智慧珞珈”应用平台持续完善,信息化服务师生效能显著提升。2020年,学校通过复核测评,蝉联“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最美大学校园”与“最文明大学校园”交相辉映,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更为增强。 (转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