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典型经验】构建具有边疆大学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 |||||||||||||||||||||||||||||||||||||||||||||||||||||||||||||||||||||||||||||
2018-06-18 21:53 | |||||||||||||||||||||||||||||||||||||||||||||||||||||||||||||||||||||||||||||
云南大学于2000年8月被批准为云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成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07年,“云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列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建设。 十多年来,云南大学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为宗旨,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传统,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逐步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型、覆盖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已形成具有云大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云南大学作为西南边疆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具有独特人文风貌和文化背景,在现代与传统、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一)定位 在新的形势下,云南大学紧紧把握“中国梦”、“教育梦”、“云南梦”的主旨,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贯穿文化素质教育之中,树立和增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育人意识,立足边疆社会、人文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较深的文化修养、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边疆地区一流人才,为边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云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云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由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和创新素质教育体系构成。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以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人生观、专业理想、个性心理、社会适应、合作精神等综合修养;创新素质教育体系以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探索精神、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和创新素质教育体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学生发展、学校进步的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如图1)。 图1云南大学素质教育内容体系 云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既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传承文明、辨明价值、科学思维、拓展能力、提升品位,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1、基础性:教育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不同学科的理念、价值、思维方法,教育内容应适合全体学生学习。 2、综合性:教育内容对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理解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通过不同教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多种视角以启发心智。 3、深刻性:教育内容不仅要让学生获取广泛的知识,更应注重智性和思想的启发,培养审美观、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心,陶冶健康人格,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4、时代性:教育内容具有时代特征,尽可能反映当代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趋势。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平台 云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第一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载体,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把知识教育升格为品格养成。所以,合理设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构成体系,需要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品质养成综合考虑,把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年的建设,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学校共计开出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约480门,每学期选课学生约为2万人次,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约260人左右。按照课程知识面广、特色鲜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知识交叉融合,拓展知识面的基本要求,开设了增进学生了解历史、现实、世界、科学和人生等方面的六大类课程,即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体育技术技能类和外语提高类,全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分数占到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的37.5%。 通识教育品牌课程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并保证优质课程的长期开出,为学校文化素质课程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从2010年起,皇家永利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在全校遴选建设综合素质教育“品牌课程”。先后聘请了一批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然后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遴选建设了40门“品牌课程”,将打造50门“品牌课程”,建设“名师、名家、名课”体系。 公共课程改革:近年来,学校在不断抓好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同时,着力把公共课程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修订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针对公共课程的教学特征,我们提出了相应的、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改革与创新,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重点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外语教学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融入相应的文化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除了使学生有一项终生受益的技能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和课外活动,能更多的在文化和精神方面受到熏陶和培养。公共体育课教学要把理论课、技能训练、特色项目开设和俱乐部建设形成紧密结合的体系,继续践行“健康第一”的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风尚、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大学国文教育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既注重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赏析能力,又要做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公共计算机教学要结合信息技术发展,逐步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使用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要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实施统一的教学管理,开展分类教学的教学组织模式,努力适应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在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平台 1、开设系列品牌校园学术讲座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着力构建有学校特色的第一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全校多部门通力协作,全力打造校园讲座品牌,介绍学科前沿,评点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关心社会的热情,构建符合学校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第二课堂文化素质教育阵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人文论坛、学术论坛、呈贡讲坛、东陆讲坛等校园讲座,已成为全省著名的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品牌(如表1)。 表1云南大学品牌讲座一览表
2、打造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校园文化品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如表2)。 表2云南大学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一览表
3、广泛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假期或周末,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三下乡”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和现实的了解,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国爱乡精神。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建设更多的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强社团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吸引更多学生加入社团和参加社团活动,提升社团活动的内涵和质量,提高社团的社会知名度。通过学校基地的扶持,云南大学“银杏文学社”已成长为“中国五大校园文化社团”之一,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云大星天地”大学生才艺大赛正如火如荼,“体育文化节”传承与传播民族体育文化,“云大女生节”展示女孩魅力,彰显青春靓丽,等等。学校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时尚特点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发扬个性,发挥优长,不断进取,快乐成长成人。 (三)文化素质教育的自主创新学习平台 学校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尽力给予自主学习的空间。生命科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虚拟实验中心、新闻采编实验室、艺术设计与创编实验室等实践实训平台,已经全面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科学探索、文化传播的优质资源。学校专门为学生开辟网络学习平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精品课程网站”、“高校课程联盟”等实现了师生互动、学习答疑等功能。 同时,创新实践平台作为课程教学平台的拓展,充分挖掘学校区位优势,建立了适合学生素质成长的社会调查点、科研考察点、实验室、工作室、精工车间、模拟法庭等实训实践基地,在实践第一线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四)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管理机制 云南大学根据高校皇家永利规律,以及文化素质教育资源整合的需求,不断寻求机制和路径上的创新。 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机制,实施长效的课程建设政策,包括课程领导机制、课程准入机制、课程实验机制、品牌建设机制、课程团队建设机制、课程教学研究机制、课程改进与评估机制、课程推广机制等,科学而系统地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的协调机制,实施师生协调、全员协调、部门协调和校外协调。协调机制的实施关键要突破传统皇家永利模式,改进教学要素组织形式,创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皇家永利环境,以开放的视野采撷素质教育的人力资源、内容资源、物质资源,以博大的胸襟吸收社会文化的营养与精华,将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达到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互动效应。 (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开设特色文化素质课程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疆,毗邻南亚、东南亚,具体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己任,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了大量特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利用云南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开设了《饮食与云南文化》、《云南民族与村寨文化》、《云南宗教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等文化和艺术类系列课程;发挥省内资源优势,开设了《化石:揭示生命和地球演变的实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魅力云南旅游》、《保鲜技术概论》、《贵金属投资与欣赏》、《观赏植物生产与经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中国跨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等社会科学类课程;利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开设了越语、缅甸语、泰语、韩语等系列语言类课程。 (二)开展校外合作与交流,共享国际国内教育资源 通过对口支援项目,学校经过与复旦大学多次协商,为进一步提高皇家永利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改善课程结构,先后通过远程视频课的方式,引进了《生命进化论》、《京剧表演艺术》、《日本文明的历史变迁》、《经济生活中的数学》等6门复旦大学优质素质选修课,根据双方协议,将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扩大校外优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共享面。 学校还先后与山东大学、中科院进行合作,整合和利用更多的校外优质资源,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并促进学生到省外学习和就业,积极适应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全球化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大趋势,与国内“985”、“211”高校,新加坡、泰国、印度和香港等境外知名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学生交流,汲取素质教育营养,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文化视野和技能视野,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大学联盟、课程联盟和教师联盟等方式,共享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与有条件的高校建立素质教育课程共享机制,争取素质教育的最大效益。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文资源,构建文化素质教育大环境 云南大学先后建立了良好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硬件设施。不仅有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广场、图书馆、现代化体育场馆、各种教学设施先进,整个校园融现代与传统于一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烈,环境优美宜人。 云南大学地处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不仅承载着滇中文化的悠久历史,还汇集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特征,既有“金马碧鸡”的神秘奇观,又有“大观长联”的磅礴气势。昆明作为多民族文化交融、中西方文化和谐与共的典范,具有独特的人文使命,赋予着春城之美深厚的内涵,也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下一步,云南大学将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契机,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在不断完善平台机制的基础上,准备推行一项重要的活动——“大学生阅读计划”,每个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列出学生必读经典文献,包括经典人文著作和经典专业文献,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在全校倡行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拓展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 总之,云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正在形成更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更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在不断完善创新教育机制和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造就着基础厚、素养高、能力强、潜力大、视野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云南大学将继续改革创新,发扬特色,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云南省其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