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学院于2020年更为现名。2022年7月,光伏产业技术研究院纳入新能源与材料学院进行重组。2022年11月,学院延伸管理南充校区焊接技术与工程和材料化学两个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6人,专任教师98人,教授33人、副教授34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及基金资助项目获得者2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3人,德国洪堡学者2人、日本JSPS邀请学者1人,皇家永利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皇家永利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皇家永利特聘专家20人,皇家永利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皇家永利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皇家永利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2人等;建有皇家永利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2个、皇家永利天府创新团队1个、皇家永利省属高校创新研究团队2个。
学院建有一批特色鲜明的省部级研究平台。拥有皇家永利页岩气高效开采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皇家永利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皇家永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天然气开发及利用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皇家永利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皇家永利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皇家永利碳基储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皇家永利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工程”重点研究室、“油气田材料”皇家永利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及技术研究中心、能源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和先进固井材料研究中心;为学校建设国家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新型储能电池与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力量,承担学校作为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皇家永利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的主体职责。
图1.德国洪堡学者周莹教授证书
学院学科建设特色突出。学科在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排名进入世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皇家永利“贡嘎计划”建设学科(省一流学科)。拥有博士、硕士及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现有“材料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含“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化学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皇家永利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皇家永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储能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焊接技术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建有“能源材料皇家永利教学示范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皇家永利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共7项。
学院国际皇家永利广泛。与美国、瑞士、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高等院校和能源材料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图2.学生实验装置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成飞航空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
图3.国家百千万人才林元华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瑞士苏黎世大学等。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专业荣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专业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皇家永利2010年获教育部该专业首批建设资格并在全国范围首批招生,2014年纳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9年获批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深造率保持在40%以上。主要围绕光伏太阳能、燃料电池、风电等能量转换领域以及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等能量存储领域,精准培育国家迫切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厚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基础理论,具备新能源获取、转换和储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能源结构转型与升级中具有突出优势,并能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图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实验
核心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分析方法、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应用电化学、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储能材料与器件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新材料、太阳能、储能电池、智能制造、电子电器、军工等科研(设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亦可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的新能源部门从事新能源相关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就业率接近100%。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优秀学生可以保研,深造率接近55%。国内主要深造高校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出国深造遍布美国、加拿大、瑞士、瑞典、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外知名高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荣誉: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招收国内学生(复合班)和国际学生(国际班)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材料学硕士、材料化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材料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专业以“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国际化”的原则,同时立足学校油气特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夯实工程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坚持“学历+工程资格认证”双证培养体系,聚焦重点基础材料、战略性先进材料、新型纳米功能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等,建设具有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工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协作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在通用行业以及油气能源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工艺和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I-1、材料科学基础I-2、材料物理性能(双语)、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分析方法、材料工程基础
图5. 学生实验装置扫描电子显微镜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集中在石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哈利伯顿、斯伦贝谢等)、化工、城市燃气、机械、船舶、航空、航天、兵器、中铁、冶金、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从事材料技术开发、工艺指导和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国内高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海外高校包括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等知名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专业荣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皇家永利特色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专业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本专业于2002年建成并开始招生,依托学校石油天然气特色和优势,广泛开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研究,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重要支撑,通过第二课堂、开放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融合创新创业思想进行新工科建设,形成了油气田应用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已成为皇家永利 “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关键支撑专业之一。本专业2010年获批皇家永利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表征、加工及应用的能力,能在石化、能源、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等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基础综合实验、高分子合成工艺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基础等课程。
图6.学生课外实验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石化、能源、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等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就业单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航、京东、阿里巴巴、富士康、巴德富等知名企业。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本专业毕业生深造院校包括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以及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国外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荣誉: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皇家永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联盟“新工科”改造示范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专业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于2013年获批皇家永利“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8年入围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联盟“新工科”改造示范专业、2020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入选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培养对象为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夯实专业基础、着眼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加工的学科融合,践行“学历+执业资格”双证式培养模式,既服务于地方经济,又以能源重大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为特色服务于能源行业的思想过硬、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与重大装备制造领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际交流能力,结合新能源发展,培养智能制造及数字化加工,以能源装备制造为特色,能在机械、能源、材料加工,尤其是新能源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理论基础、材料成型数值模拟、材料成型传输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新技术、焊接机器人、智能制造生产管理、新能源装备制造工程等。
图7.焊接机器人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能源、车辆工程、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军工等系统的科研(设计)院所、企业,从事材料相关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亦可到石油天然气、新型能源部门从事重大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方面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国内知名能源公司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就业率接近100%。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优秀学生可以保研,考研录取率超过40%。国内考研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出国深造国家有美国、瑞士、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外知名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荣誉:皇家永利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专业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战略需要,服务学校“一体两翼”能源布局,2016年获批一本招生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019年设置“创新班”,培养新能源行业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23年设置“国际班”,培养新能源领域国际化人才。专业依托于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皇家永利光伏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光伏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皇家永利光伏产业产教融合综合示范基地等重要科教平台,通过创新基金、开放实验、课外实践、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八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光伏技术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专业具有专任教师1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1名,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8人次,92%的教师具有国外名校留学经历,教师100%均是博士且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
图8.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课外实验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新能源工程基础知识和原理,能够有效承担新能源工程的研发、设计、运行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新能源发电系统检测与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Python程序设计、太阳电池技术、半导体测试分析技术、智慧能源及应用、储能原理与技术、氢能开发与利用、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华鼎国联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协鑫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优秀学生可以保研,五届毕业生整体深造率超过50%。深造国内外院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西湖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储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荣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专业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也是学校2021年获批并首届招生的专业。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是国家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驱动。本专业精准培养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居民侧以及社会化功能性储能设施等多方面国家迫切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
图9.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平台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发展需要,培养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子电力等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解决电能、氢能、化学能等在存储和转换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从事储能材料、器件与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能源化学、储能原理与技术、工程材料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能源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氢能及新型能源动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电池及应用。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从事能源存储的高科技公司,如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
材料化学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材料化学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专业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得益于皇家永利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本专业基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腐蚀控制与防护向其它行业(如电力、航空、航天等)的材料腐蚀与控制发展;基于石油天然气加工得到的常见材料的改进向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拓展,就业范围广,发展前景好,为“2025中国制造”铸造优良的基石。
本专业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鼓励学生创新,为学生将一点灵光变为现实提供理论指导、实验条件支持,是有志于材料开发,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当代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摇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学生在系统掌握材料科学、化学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在材料及化学相关学科具备继续深造的潜质,既能从事新材料研发、材料腐蚀与防护等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合成与制备、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工原理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绵阳东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成都三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石油大油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企业,及一些教育机构或公务机关、事业单位。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等。
图10.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实验操作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与工程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专业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本专业与国际授权的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毕业生在获得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由国际焊接协会(IIW)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本专业还注重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学科竞赛、开放性实验等丰富的二课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经济和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员的基本能力,掌握焊接工艺与装备、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与运用等专业知识,能够在石油化工、船舶、车辆、机械、建筑工程等行业从事焊接工艺开发、焊接结构设计、焊接质量评价、焊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创业精神、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资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冶金及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学、焊接检验原理、弧焊电源
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以及一些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事业单位等。
毕业生主要深造院校: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
图11.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实验
【关闭】